分析认为,从中短期看,加征关税会抬高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售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市场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倒逼中国车企加快在欧洲本土化生产的进程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董琳

中国汽车正在成为拉动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再创新高,达到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

进入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势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今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182.7万辆,同比增长33.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2.1万辆,同比增长20.8%。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注意到,在海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贸易壁垒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要面对的出海挑战之一。日前,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业内有分析认为,从中短期看,加征关税会抬高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售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倒逼中国车企加快在欧洲本土化生产的进程。事实上,比亚迪(002594.SZ)、上汽集团(600104.SH)、长城汽车(601633.SH)等头部车企已相继在欧洲布局建厂。一旦实现本土化生产,上述车企不仅可以规避关税壁垒,还能更好地贴近欧洲市场,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车企出海热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趋势带动车企转型,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价格战”下,众多车企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极,海外市场成为中国车企追寻的“新沃土”。

从区域来看,去年,国内汽车出口量排名前五的市场依次为俄罗斯(90.9万辆)、墨西哥(41.5万辆)、比利时(21.7万辆)、澳大利亚(21.5万辆)、英国(21.4万辆)。从进程上看,车企出海大致分为整车出口、本地建厂、本土化开发三个阶段,目前,中国车企出海主要处于从整车出口向本地建厂的过渡阶段。其中,比亚迪、奇瑞、吉利汽车(0175.HK)等国内头部车企在海外市场深耕多年,已逐步建立起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

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比亚迪去年订购了6—8艘远洋汽车滚装船,总造价接近50亿元。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在泰国建设的工厂即将投产。同时,公司还宣布将在匈牙利、墨西哥等国新建整车工厂。另一家头部车企吉利汽车则主要深耕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通过收购沃尔沃、宝腾汽车布局欧洲、东南亚,公司旗下的纯电品牌极氪(ZK.N)也在进入欧洲、中东等地。

从造车新势力来看,2020年,蔚来(NIO.N,9866.HK)启动出海欧洲的内部项目——“马可波罗计划”。过去三年,蔚来的出海业务已覆盖挪威、德国、荷兰、瑞典、丹麦5个欧洲国家。今年5月,零跑汽车(9863.HK)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资新公司“零跑国际”正式成立。据公司介绍,今年9月,零跑国际首先以欧洲的9个国家作为出海首站,第四季度进入南美、中东、亚太和印度市场。

欧盟加征关税在即

车企出海提速,变化也总是如影随形。自2023年10月,欧盟正式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后,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其中,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三家抽样中国汽车生产商征收的关税分别加征17.4%、20%和38.1%,对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而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这意味着,上汽集团面临的关税税率将增至48.1%,其他车企的关税税率则在27.4%至31%之间。

作为中美以外最大的区域性汽车市场,欧洲市场对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车企来说尤为重要。此次被欧盟委员会加征最高38.1%临时关税的上汽集团,是国内去年整车出口量最多的车企,全年出口量达120.8万辆。

6月13日午间,上汽集团发表声明称,欧盟委员会近期公告拟采取的相关措施,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晚间,吉利汽车声明也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损害欧洲自身利益,同时也会阻碍中欧经贸的发展。

机构方面,多家机构研判,本轮加征关税对具备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的车企影响有限,相关车型在被加征关税情况下,仍具备可观的利润和竞争力。但是对规模较小的如蔚来、小鹏汽车(XPEV.N,9868.HK)等依靠中国生产再运输进入欧盟的新势力车企来说影响较大。   

交银国际表示,欧盟的关税跟美国的政策目的不同,主要目的是减少中国车企依靠成本优势从中国出口低成本新能源车到欧洲。因此,本土化生产未来将成为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的主要战略。该行认为,欧盟潜在关税影响可控,难以阻碍中国车企出海步伐。比亚迪、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出口布局完善,海外销量有望维持增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欧盟加征关税不会延缓中国车企在欧洲投资的计划。中国企业需要融入欧洲本土,在欧洲建设电动汽车产业链,为欧洲带来更多就业,推动整个中国产业链在欧洲获得更加持续稳定发展。

上汽集团回应声明

接下来怎么走?

尽管当下的海外市场环境从需求端到政策端都充满变数,但中国车企依然选择在海外市场深扎下去。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注意到,在欧洲市场开拓阻力增大下,中国车企将视线更多的转向东南亚和南美洲市场。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地排名前三依次为,俄罗斯、墨西哥、巴西。   

以广汽集团(601238.SH)为例,2023年6月末,广汽埃安向泰国派出了首批拓展干部,三个月便完成了公司注册、法规验证、产品上市;2024年1月,广汽埃安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在泰国正式开工,其泰国工厂项目总投资额达23亿泰铢(约合人民币4.5亿元),设计年产能5万辆,第一期计划将于今年7月建成。

另外,此次受欧盟加征关税影响较大的造车新势力,也在抓紧调整海外战略布局。

6月12日,小鹏汽车宣布面向埃及市场发售小鹏G9、小鹏P7两款产品,将于本月底在埃及进行产品交付。经销商集团RayaAuto成为小鹏汽车在埃及市场的经销商和独家合作伙伴,在埃及市场为当地的小鹏车主提供售后支持。小鹏汽车方面称,今年上半年,公司已与西欧、东南亚、中东、澳大利亚等地的多家头部经销商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并陆续开出新的销售门店。

同样在今年6月,蔚来继2022年后再度变更和调整全球业务,将海外版图的聚焦中心从欧洲放眼到全球。公司新设一级部门“全球业务发展”(GB),负责多品牌及多区域全球业务的拓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