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港股交易情绪降温或已较充分

上周恒指重回18000点下方,5月下旬阶段性见顶以来,港股交易情绪降温或已较充分,结合恒生科技估值已低于去年11月上旬(穆迪下调万科评级前),港股调整空间或有限。

资金面上:

1)外资配置盘净流出规模收窄,但交易盘净流出规模连续两周扩大;

2)南向和产业资本仍为港股资金面的主要韧性项,南向资金延续“哑铃型”加仓特征,对通信/汽车/电子等新经济板块流入强度提升;周度回购额/回购市值比回升至年内次高峰;

3)恒指沽空比例回升至接近4月上旬水平,看跌看涨期权比率回升至接近去年9月高点,结合其它情绪指标,港股交易情绪降温或已较充分。

外资动向:配置盘净流出规模收窄,与交易盘剪刀差走阔

5月最后一周外资再度净流出中国权益资产,但6月以来净流出规模明显收窄。6.6-6.12以EPFR口径统计的配置型外资净流入ADR规模扩大,净流出港股、A股规模均收窄。配置盘,6月以来港股主被动外资净流出规模均收窄,6.6-6.12主动外资净流出收窄至0.92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出1.55亿美元),被动外资净流出1.64亿美元,净流出规模较前一周(净流出1.11亿美元)小幅走阔,但相比5月最后一周(净流出3.51亿美元)有所收窄;交易盘,我们估算的交易型外资净流出规模扩大至78.31亿美元(vs前一周净流出40.17亿美元),连续两周净流出规模扩大。

南向资金:仍为主要韧性项,通信/汽车/电子等新经济板块流入强度提升

上周南向资金净流入248.3亿元,较前一周环比小幅减少1.8亿元,仍为港股资金面主要韧性项。AH溢价再度回升至141.5,处于我们测算的合理震荡区间(约137-143)中枢偏上方,对应后续南向或仍有支撑,但增量空间可能相对有限。行业维度,南向加仓延续“哑铃型”特征,银行/通信/石化净流入居前,除通信外,汽车/电子/计算机等新经济板块流入强度亦明显提升;个股维度,无显著动量/反转特征,净流入居前的包括中国银行/腾讯控股/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移动/建设银行等,主要为前期净流入趋势的延续;净流出居前的汇丰控股/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主要减仓外资行和有色。

产业资本:周度回购额/回购市值比回升至年内次高峰

产业资本亦为资金面支撑,上周港股回购案例数200起,较前一周(197起)增加3起;回购额85.6亿港元,较前一周(83.0亿港元)增加2.6亿港元,回购市值比上升至万分之1.56,均为年内次高峰(仅次于4.8-4.19两周)。行业维度,上周港股软件与服务、零售业、保险、银行等行业回购额居前;周度变化上,零售、保险、地产等回购额环比提升幅度居前,软件与服务、银行回购额环比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个股维度,回购额前10的个股为腾讯控股/美团-W/友邦保险/汇丰控股/长实集团/小米集团-W/恒生银行/太古股份公司A/粉笔/创维集团,主要为港股互联网和银行、保险。

情绪追踪:恒指沽空比例、看跌看涨期权比率回升

5月下旬阶段性见顶以来,港股交易情绪有所消化:

1)估值和风险溢价:截至6.14恒生指数风险溢价回升至滚动5年均值以下1x标准差以上,PB-ROE视角下在全球主要股指中仍具备性价比;

2)空头头寸:恒指沽空比例回升至15.3%,港股互联网沽空比例环比下降,地产沽空比例高位回落,但仍处于14年以来98.1%分位数;

3)恒指期权看跌看涨比率回升,接近去年9月下旬高点,一方面前期上涨中部分投资者寻求下行保护,另一方面近期调整中投资者情绪或已明显降温;

4)权证成交额:香港衍生权证成交额占主板总成交额比重近期底部回升,但仍处于2010年以来低位。

风险提示:估算模型失效;数据统计口径误差。

$恒生高股息ETF(SH513690)$$国企指数(QQZS|HSCEI)$$恒生指数(QQZS|HSI)$

文章来源:华泰证券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