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刻影响智能网联汽车方方面面的AI技术应用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6月18日,第十一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正式在北京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在会上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信息通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关键载体,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下一步,工信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中央计算平台、车控操作系统、自动驾驶、通用人工智能、智能车载终端一体化、线控底盘、软件工具链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持续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韧性和竞争力。

深化推进试点示范,全面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推动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高质量推进车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部分整车企业纷纷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上车,大模型技术在语音交互、自动驾驶等诸多领域崭露头角。同时,GPT-4o模型的发布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想象空间”。AI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探索呈现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近日,按照《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工作安排,工信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

据悉,我国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

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然而,这一些都离不开政府一系列政策和规划的支持,《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提升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也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了规划。同时政府正在逐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和驾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为技术的合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到203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对全球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