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SZ000980)$

(今日众泰涨停收盘,可喜可贺。本帖不着眼短线走势,希望各位该咋操作就咋操作)

随着众泰股价跌进一元区并持续下滑,公司会不会面退的问题客观而严峻地摆在了众人的面前。我对该问题迄今保持开放的看法,一方面,我不敢断言众泰必将面退,至少目前我还未掌握做如此推断的充足理由;但另一方面,我也不能担保它不会面退,毕竟一元区是公认的面退风险区,而它的股价表现之糟糕,又是有目共睹的。

但我今天想暂且撇开众泰“会不会面退”这个问题,与各位探讨,在众泰股价跌跌不休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事情发展的哪些必然?我们在综合考虑从宏观到微观多重因素的基础上,可以捕捉到众泰股价乃至公司经营的哪种未来趋势?

太远太大的因素不去说它,这里就从股民的切身接触和体验角度,分三个层面来简要分析这个问题。

1.A股市场层面

众所周知,大A多年来的指数涨跌表现很不尽如人意,不仅不能与大洋对岸的三大股指相比,也不及周边许多的新兴市场。究其原因,可以说出很多,但最重要的我认为就是市场扩容过快,并在高速扩容的同时被混进了许多经过装扮的问题公司,时间一长,此类公司原形毕露,从而严重拖累了A股的整体走势。监管层目前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推出一系列提振市场信心、鼓励价值投资的举措时,着重强调了对各类问题公司的“应退尽退”,并进行了相应的退市规则修订。可以说,A股若想有好的整体表现,对现有上市公司做一番“去芜存精”已经是势在必行,不能再让过多的问题公司成为我们这个市场健康向上的严重拖累。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问题公司的退市势头较之往年已明显提速,“应退尽退”的工作正在落到实处。有人说未来会有1500家上市公司退出市场,还有人说是1000家,我相信管理层不会有具体的退市数字指标,但通过对退市规则的从严把握和对规则漏洞的进一步封堵,会有相当多问题公司难以在市场存身,则是确切无疑的。所以,众泰的未来究竟是属于A股市场“去芜存精”中的前者还是后者,需要我们做出清醒的预判。

2.造车行业层面

汽车工业目前是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电动车(即所谓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谁都不能否认中国造车业近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该行业在突飞猛进的同时,也伴随着日益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尤其是价格战已经打到了几乎不计成本的境地,致使我国车企在规模急剧扩张之外,效益却无法同步提升。据悉,丰田一家的年净利额就比我国车企头部10家的总额还多数倍(一说是成倍超过我国全部车企的年净利总额),这种数据对比是十分触目惊心的。事实上,国内相当多车企在坚持造车卖车,但从上市公司的财报上可以发现,许多车企非但无利可图,还承受着每年巨亏的重压,它们已经不是在赚钱,而是在咬牙力争“不死”。

行业内的诸多大佬和有识之士都看到了上述问题,在积极呼吁解决这个问题,哪怕是实力一流的车企,也吃不消这种你死我活不要命的拼法。但在我看来,血拼态势已成,该问题已经无法靠行业内部协议解决,也不能指望政府部门干预,只能交给市场决断。参照西方汽车大国强国所走过的道路,它们也都是经历了激烈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最后达成了优胜劣汰,在死去一大批之后,每个国家通常仅保留个位数的著名品牌,这样的规律极可能在我国造车行业应验。年初长安汽车的老总就预言称,未来我国车企将是头部几家占据市场85%份额,其余15%由其它车企去争。而目前我国车企品牌众多,浙江省工商注册的就超过百家,全国会是多少?未来的优胜劣汰,绝大多数的车企品牌会走向消亡,整个行业经过前些年的群雄竞起,现在已到了大洗牌的阶段。当洗牌结束,我国车企真正存活下来的将是傲立世界的著名品牌,但我判断不会超过10家。各位不妨仔细掂量,众泰能否成为这10家之一,而不会与多数品牌一道走向彻底消亡?

3.公司经营层面

众泰的经营状况,大家都已看到,重整完成至今,几乎是一事无成。制约公司恢复整车正常产销的因素极多,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车型,……公司唯二可以说说的就是拥有整车生产资质和每年58万辆的产能。但是,在未来多数车企预将消亡的趋势下,你那生产资质真就那么重要吗?何况早有懂行的人指出,到今年底,众泰或将因为连续两年产销数不达标而被吊销资质。我不懂相关政策,但我相信,任何行业的经营资质都不会是终身持有的,有关方面会进行总量控制下的动态管理,不可能让你长期不用而人家没得用。再说产能,我认为,众泰年报上披露的58万辆数据极可能是以往核准数据的照搬照抄,以公司目前各基地生产线的真实状况,我根本不信它能现成开工造出这么多的车来。代工也不行,所有的机器设施甚至厂房都得重新购置和推倒重建。

这样一来,众泰要想真正启动恢复整车生产,就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少说需要几十亿乃至上百亿,要知道它这样的复工推出新车型并不比新开一家车企省钱多少,而小米转型造车推出SU7,据说是耗资数百亿,账上还躺着过千亿。其次又需要大批的人才,同样据说是小米为了SU7这款车,共招聘动用了3400名工程师,众泰有这个财力和号召力否?还需要一支具有世界眼光、能够“全球遴选车型”的研发队伍,毕竟,重整完成后的众泰不能靠炒冷饭造旧车过日子,那是绝对的。此外更需要一个懂车的高层管理团队,前阵子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前夕公司紧急新聘了几位副总,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关键人物是总裁。而众泰要想招到称职的总裁,谈何容易,因为足以担任总裁的通常是年龄较大者,来众泰就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了,作为不属于公司控股方“圈内人”的外来者,他敢放弃自己原先肉眼可见的优厚退休待遇跑到前途未卜的众泰来赌一把吗?谁能保证他的未来退休金和企业年金啊?总之,众泰在公司经营层面遇到的问题太多了,需要逐一加以克服,众泰能够顺利克服吗?

其实,眼下最坚定唱多众泰的人,也貌似清醒地看到了公司的问题,他们承认,凭目前的状况,众泰是不可能恢复造车的。怎么办?他们的设想和信念就是,原先的老黄也好现在的老胡也罢,都是产业大佬的台前马甲,加上浙地府院的把控,“顶层设计”早就安排好了,时间一到,真正的产投就将闪亮登场。近阶段他们还挖掘出了津烁、宝能、汽车集团等等概念,令人眼花缭乱。我不赞成他们的观点,但很理解他们的努力,深套者谁都指望不上,唯有用功自救。希望他们能够成功吧,同时也希望,在本帖所分析的三个层面形势背景下,完成重整的众泰公司能够克服困难,勇毅前行,早日实现凤凰涅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