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金融圈被一条消息刷屏:沙特终结了与美国签署长达50年的《石油美元协议》。一时间激起了无数人对美元霸权崩溃的讨论。

长久以来,市场有一种说法,就是美元和原油价格是绑定的。国际市场必须要用美元年来进行石油的交易,因此美元成为了全球外汇储备“刚需”,也就是货币霸主。因此一旦石油美元的关系解绑,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去美元化的大浪潮,美国经济也将随之动荡。

 

消息是假的

不过,咱们写别急着唱衰美国,先说说这个消息本身,其实就是假的! 


最早传播这条消息的是BRICS News,上周四早间发布在X平台上。然而,虽然BRICS News一直报道金砖五国相关的新闻,但并非是金砖五国的官方媒体,曾多次发布未经证实的新闻。发布的信息常常有去美元化的倾向。

事实上,截至今日,包括沙特和美国在内的所有官方媒体都没有发布有关过相关消息。反倒是华尔街上有不少经济学家纷纷发布辟谣声明,表示根本没有所谓“石油和美元脱钩”的官方新闻。所谓的“沙特拒签协议”完全就是自媒体的自嗨。

 

体系也是假的

更重要的是,“石油美元体系”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所谓的50年协议,其实说的是1974年6月,美国与沙特之间签署的一份经贸协议,但协议并没有提到石油和美元挂钩。随后还签署了一份军事协议,有提到沙特会将售卖原油所得的美元用于购买美债。同样没有提到挂钩。

其实想一想,两个大国之间哪有一签合同就签50年的,而且在这50年间没有任何官方媒体出面承认。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市场上讨论的“石油美元体系”,其实从未得到过官方证实,纯属虚构!

想要证明这一点并不难。直接看这50年间美元和油价的走势就能验证是否有挂钩的情况。如果挂钩的话,要么以美元计价的油价是稳定的,要么就是油价一涨,美元就涨。

 

USWTI vs USINDEX月线图

由图可见,自1974年后的50年里,油价是一点也不稳定,原油与美元也并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反而更多的是负相关。但因此也有人认为,美元和原油之间所谓的挂钩是指反向挂钩,看起来好像是有那么点道理。

 

Copper vs USWTI月线图

然而一旦放宽视野就会发现问题。根据铜价和油价的走势能够发现,铜和油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那么自然也和美元存在强负相关。那是否就说明铜价和美元也是挂钩的呢?难道全球金属铜产能最高的中国也和美国签署了美元锚定协议?这自然解释不通。因此油价与美元的负相关性,不能直接得出“石油美元体系”的结论。

 

石油美元“挂钩”是客观事实

金融市场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经不起推敲,石油美元体系便是其中的一个。

不过,在现实中,国际市场的石油贸易的确是依靠美元,而美元汇率的变动也的确会影响到国际油价。那不就是被打脸了么?

网传的石油美元体系是假的,沙美挂钩协议也是假的,但油价和美元的负相关性却是客观存在的。

但这种相关性和石油没什么关系,而是美元的发行与信用。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贸易的中流砥柱,靠的不是什么石油美元体系,而是背后的信用。在《拜登经济学》一文中曾提到,在目前的主流金融体系中,每一块钱的背后必然有等价的债券作为支撑。美国的经济、军事与政局的稳定才是美元能成为货币霸主的真正原因,而不是靠什么挂钩协议。

去美元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之所以像BRICS News这样的媒体这么热衷于报道美国的负面新闻,是因为新兴国家“苦美国久矣”。在《美元如何收割新兴市场》一文中提到,美元作为霸主,其货币政策会通过溢出效应蔓延至全球每一个角落,让新兴市场的经济每每陷入萎靡。这也是为什么金砖五国会在近年加快去美元的步伐。

 

话虽如此,从贸易上来看,美元的霸主地位在过去数十年间并没有受到打击,在国际清算体系Swift的支持下,美元的流通量占比依旧高达88%。

 

 

但是从央行储备来看,在数十年间,全球央行普遍在降低对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占比,人民币与其他新兴货币在近十年获得了大量需求。

综合来看,虽然去美元化正在加速,但是美元的霸主地位不是靠一两个新闻或消息能够扭转的,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光。

因此,借着“去美元化”的由头去短线看空美元并不合适,这就好比天气预报说这个月是多雨季节,但并不代表今天就一定会下雨。

 

今日关注数据

20:30 美国6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

 

本文内容由第三方提供。ACY证券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声明或保证;由第三方的建议,预测或其他信息导致了投资损失,ACY证券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与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无关。如有任何疑问,请您咨询 独立专业的财务或税务的意见 。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