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明姓名、公司、职务、部门,通过概率更大。

2024年6月13日,上海SNEC光伏展开幕。期间,能源一号专访了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她对行业、TOPCon发展、产能过剩、技术进步等热词都做了更多解读。她也认为,一季度只有三家包括晶科在内的组件厂商盈利,整个行业的趋势已经显示,其实已经迈入寒冬。三季度光伏组件价格将会反弹,不然市场将无法

技术提升


记者询问,从晶科的光伏组件来看,晶科TOPCon组件从2022年下半年量产由22%到24%,仅仅用18个月,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做了什么提升呢?

钱晶透露:一个是工艺的改善,良率的控制,让成本下降得较快。在效率上, 18个效率提升1.8%,在组件方面是非常快的,当然组件还是来自电池片效率,电池片到今年年底,电池片效率可以是26.5%-27%左右,这是叠加的效益,就是加速效益。晶科可能到6月底,N型出货量就要达到100GW,意味着有100GW生产实操经验,有100GW的客户使用体验,有100GW的各种应用环境下的实证数据。100GW生产和交付过程中每一次数据的积累,积累工程经验越多,改善的速度会越快。

从储能角度出发,晶科最新的蓝鲸和海豚系统有一定的市场表现。

目前5GW时产品已经下线,具备量产,晶科前一段时间签了国内1GW时以上的合同,这个合同全部都用1GW时产品。目前工商业产品,也是基于314电芯的,样机这个月下线,下线之后会做DV验证,7月30日具备这款新产品接单,大概率这款产品正式量产之后,会新的产品取代上一代产品。

关于海外市场,钱晶坦言:对储能而言,晶科的重点是放在国外市场。国内市场的价格比较低,在资本的加持下和其他非能源行业的进入,导致了行业玩家很多。但晶科国际化是整个行业里面非常领先的。现在直流侧的价格在120美金上下每千瓦时,比国内盈利水平好很多。海外市场对产品的品质,对产品的认证,公司的认证时间比较长,晶科现在也有一些比较大的订单正在落地过程中。

国外市场现有状况

那么,晶科对未来海外市场的研判,着眼看全球化,消失还是延续呢?钱晶说道,晶科认为,对于未来贸易壁垒不要心存侥幸,隔空喊话不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有最坏的打算和最充分准备,保持供应链的高弹性。晶科目前全球是14个工厂,3个海外工厂,美国、越南、马来西亚,在美国的2GW产能已投产,未来在海外是不是有新增产能的可能性,是在现在这三个工厂基础上,还是到新的地方去,都有可能。

  她指出,海外市场很重要,190多个国家,中国大概去年2023年占比30%-33%,晶科几乎在所有的重要市场,保持第一市占率;包括欧洲、美国、东南亚、南美、北亚、澳洲、现在另外一个崛起的地区,所有人眼光都会关注中东地区,晶科在中东的市占率在40%-45%。

光伏行业可能迎来了寒冬!

钱晶表示,竞争格局一定是强者衡强,集中度提高,未来前五家光伏企业,能够占据的市场份额要到70%-80%。晶科去年的出货量,组件组件出货量超过78GW,市占率约是17%-18%,今年市占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当前的市场上出现了量升价跌的行情。面对量涨价跌,晶科有效控制成本,除了本身工艺上的改进,更关键的成本控制来自两点,一个是产能利用率高,二是高良率。

什么时候能够度过寒冬?钱晶预计,价格在三四季度会有一个回升的迹象,否则不可持续。今年一季度仅三家光伏组件企业盈利,晶科、天合等,晶科是11.81亿净利润,其他家都不同程度出现亏损。二季度里,一些头部企业也有些撑不住,减产、停工、裁员,一些新玩家甚至直接关厂了,产能出清开始提速。晶科还是保持正常的生产和人员,这是企业责任最好的体现,胜过所有的广告。

未来计划

钱晶指出,与产品同等重要的理念是市场化的理念。作为行业出货量第一,晶科未来的布局战略吗?晶科今年的产能:硅片是120GW,电池是110GW,组件是130GW。今年的销售目标大概在100-110GW,这样销售目标,这种情况下晶科目前没有新增产能计划。

TOPCon技术至少可持续竞争3~5年。现行市场环境下,新增产能可能性不大,那就意味着未来3-5年,其他技术指望通过上规模来追赶TOPCon机会更小,失去了与TOPCon电池竞争的最佳时机。对于下一代技术的规划,钱晶透露,依旧围绕TOPCon展开的叠层技术。

最近以来晶科推光储一体化,储能方面有很多亮点产品推出来。从光出融合角度来看,光储融合是晶科一直致力于发展的方向,最终光储融合也会走向能源互联网。光储融合的出现,是将光加储可以变成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发电厂。

这不仅仅是物理的叠加,就像现在配储的形式。更多的是在光和储联合优化控制上,这是核心技术,这一块也是晶科正在布局和重点发展的技术路线之一。

晶科国际化是新能源行业做得非常领先的,晶科有很多大客户,大客户往往在投资新能源相关的行业需要储能。从客户角度来看,光伏和储能是一家公司提供,对于客户来说项目的执行,服务质保相对来说更简单,结果也能肯定。晶科的储能发展借助了光伏客户的优势。

光储融合本身从技术上是一对孪生兄弟。电力系统对于新能源接入,新能源波动是一个瓶颈,光储融合之后,储能可以有效地去拉平这个波动性,这样打破了这个瓶颈。未来对于能源改革,电力市场需要结合更多的新能源,这是一个配对的,需要匹配一起出现的。

晶科本身在组件上面的制造,特别是精细化制造,数字化工厂方面和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有这个行业非常卓越的一套体系,在储能当中引用晶科先进制造方面的经验,在产品的质量控制上也是非常受益于光伏这一块的优势。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