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晨烨 “未来的竞争格局一定是强者恒强,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家光伏企业可能会占据70%至80%的市场份额。”近日,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88223.SH,下称“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对未来光伏行业的市场格局表达了看法。

她强调,对于光伏行业而言,不论周期如何轮动,追求效率的提升将是永恒话题。她同时预计,在今年第三、第四季度,行业会释放一些回暖迹象。

在当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光伏市场中,晶科能源是为数不多能够继续保持出货增长的光伏龙头。根据其财报,2024年1至3月,该公司实现产品总出货量达21907M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19993MW,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为1914MW,总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19%。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晶科能源组件全球出货总量已超过230GW,第五次登顶全球光伏组件销量第一。”钱晶告诉记者。 

能够在市场的低谷中继续保持增长,在钱晶看来,有赖于晶科能源在技术自信、市场策略,全球布局、产品力等多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她亦同时称,晶科能源未来会继续把重心放在TOPCon(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及之后围绕TOPCon的叠层路线上。

以下为对话内容。 

“出海建厂,机会和风险并存”

经济观察网:晶科的量产TOPCon组件效率用了18个月就从22%提升至24%,其中有哪些技术方面的优化?未来量产TOPCon组件的效率大概能提升到什么水平? 

钱晶:一个是工艺的改善,良率的控制,让成本下降比较快。在效率方面,组件效率的提升主要基于电池片效率的进步。到今年年底,晶科的TOPCon电池片效率可以达到26.5%到27%左右。这是一种叠加效益,即加速效益。任何一个新技术,在最初阶段效率提升会比较慢,但随着工艺的成熟,自然而然就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并找到改进的空间。 

到今年6月底,晶科N型组件的出货量可能达到100GW,这意味着我们积累了100GW的实操经验。在这100GW组件的生产过程中,每一次数据的积累和工艺改进的经验都非常宝贵。即使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做TOPCon,积累的工程经验越多,未来改进的速度就会越快。 

很多人会问,现在TOPCon竞争如此激烈,今年的潜在产能,哪怕去掉水分也有500GW左右,晶科如何竞争?我认为技术是一样的,但做出来的产品却不一样。客户买的不是技术,是包含技术的投资产品。  

经济观察网:如何看待近期行业的国际贸易政策变化情况,以及晶科目前在海外的产能建设策略和未来对海外市场的研判?   

钱晶:未来对于贸易壁垒不要抱有侥幸,地缘政治,大国博弈下,光伏势必被放在显微镜下做放大。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甚至不仅仅一个地区,不仅仅一种形式,能源安全是借口,贸易逆差和本国制造业孱弱失去赶上的机会是核心。

口水战意义不大,不如做一些灵活的布局和策略性应对。晶科目前在全球有14个工厂,其中三座在海外,分别在美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美国的2GW产能已经开始投产。未来在海外是否会新增产能?是在现有三个工厂基础上,还是在新的地方,公司还在评估中。

“行业何时走出‘寒冬’”

经济观察网:未来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会如何演变?行业何时将走出“寒冬”?

钱晶:未来的竞争格局一定是强者恒强,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家光伏企业可能会占据70%—80%的市场份额。

以晶科为例,去年我们的组件出货量是78GW,产品出货量大约为80万GW,市场占有率大概在17%—18%。今年,市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前五家光伏企业将占据80%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会更高。 

现在的情况已经是寒冬,未来可能会更冷。当前能够连续亏损三个季度的光伏企业不多了,整个产业链能支撑三四个季度已经很厉害了,所以价格再下探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幅度也会很小。产能出清会加速,但是否在2024年完成,还有待观察。今年预计第三、第四季度市场价格会有缓慢回升的迹象, 

“会坚持TOPCon路线”

经济观察网:日前在上海举行的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有光伏行业“春晚”之称,但站在我们的视角观察,我们看到了一种反差:大家都在说行业很难,但是今年的光伏“春晚”又很热闹,你怎么看待这种反差呢? 

钱晶:今年有厂商退展,我觉得是有“创意”的作为,我很支持。行业需要安静,需要休养生息,需要脚踏实地。去年SNEC的各种观点、意见、推测,今年都尘埃落定了:技术路线落定了,市场格局落定了,未来方向落定了。领先的企业会越来越拉大自己的领先优势,这个行业的容错率很低,一旦方向错了,给你赶上的机会就不多了,或者说赶上的成本会更高。

另外,除了技术和产品力,市场的多元化、客户的数量和区域覆盖都非常重要。以前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现在客户开始挑选,这时候就看你的客户基础、客户数量、客户信任和覆盖区域了。

经济观察网:晶科未来的降本增效路径是怎么规划的?   

钱晶:TOPCon走到其效率极限,然后再围绕TOPCon的叠层电池,如钙钛矿TOPCon技术。

成本控制除了依赖工艺改进,更关键的是两点:一是高产能利用率,我们的产能利用率是行业最高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开工率高低与否对成本有很大的影响;二是良率,现在行业内TOPCon的平均良率在95%-96%左右,而晶科的TOPCon良率为98%。良率对成本影响很大。目前,各家公司在成本控制上差距不大,但即便能拉开一点儿差距也能成为优势。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