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王者一汽大众,5月零售销量达到了12.4万辆,仅次于比亚迪,但市场份额却滑落至7.3%,不足比亚迪的一半。这已是其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今年2~5月份,它的零售销量分别下滑了16.2%、4.2%、15.6%、17.5%。

成立三十多年来,一汽大众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惨淡的下滑。

在销量下滑的时候,如果能维持品牌定位,一汽大众或许还没那么慌。但问题是,跟大多数合资品牌一样,如今的一汽大众也是量价齐崩,价格体系都有崩盘的趋势——揽巡降6万;速腾、宝来降4.5万;就连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小钢炮高尔夫都随行就市降了1.8万。

大众揽巡

燃油车不行,那么ID.系列的电动车表现又怎样呢?5月份,ID.4 CROZZ销量3961辆,ID.6 CROZZ销量897辆,ID.7 VIZZION销量为342辆。

那个经典段子是怎么说来着?输在起跑线总比输在终点线强,省了一顿跑啊。

一汽大众铆足了劲发展新能源,折腾几年之后蓦然发现,似乎也没比杵在原地的本田、丰田强多少。

销量不佳,除了品牌自己头疼之外,经销商们也很头疼,连保时捷的经销商都因为厂家压货而逼宫了,一汽大众的经销商就更不用说。2024年,河南、江苏等多地爆出经销商退网跑路的消息。

淡季降,旺季也降;没新车的时候降,有了新车还降;不打折的时候降,打了折还是降。总之就是从内而外的各种降。

事实上,合资品牌并非首次遇到市场危机,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它们的市场份额已经逐渐在被国产品牌吞食,但是就像温水煮青蛙,亦或者没有职业经理人愿意直视这件皇帝的新装,反正公司也不是我的,自己不着急,我就是再看清事实的真相又能如何呢,少卖就少卖点,大不了过两年屁股一拍去新势力厂商哪里谋一份新工作。揾食而已嘛,何必那么认真。

对比大众的扑腾涌动,其实美系、法系、韩系汽车早就已经处在躺平状态了。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大众在中国实在没办法去躺平,大众去年全球销量924万辆,中国就贡献了324万辆,占比超过35%。

中国市场是大众的半壁江山。面对如此重要的市场,躺是躺不下来了,因为股东和资本都不允许。

id4

既然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那么一汽大众怎么样才能走出困境呢?其实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把灵魂交给中国人。

传统汽车厂商要想成功转型,需要先用燃油车赚的钱去养新能源产品线,尽快打造出爆款的新能源车型,同时加快新能源车型上市速度,逐渐用新能源车型取代燃油车。

比亚迪是这么做的,吉利也是这么做的,一汽大众这种铺大摊子的厂商,玩不了小米那一套,它是重资产运营,只有慢慢转型。

实际上,一汽大众销量虽然下滑,但销量依然透着底气,油车在中国市场上十年八年也不会消失,如果能利用好这段“窗口期”,也有可能在新能源的潮水淹没整个市场之前成功上岸。

现在的问题是,一汽大众能做到这一点吗?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可能不是那么容易”。

一汽大众的确在很积极地开发新能源车型,但这些车型是从哪里来的呢?还是德国本土,也就是说,虽然一汽大众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但它依然在等着大众汽车总部研发一款新能源汽车之后,再引入中国市场。

在燃油车时代,这种做法没什么问题,因为那个时候大众等海外品牌掌握着市场主导权;但现在早就倒反天罡了,中国占据全球新能源市场60%以上的份额,引领着全球的设计潮流和技术方向,而大众ID.系列电动汽车,却还固守其穷的着眼于所谓的全球市场而开发,多少有点儿没爬出井口看看天了。

想想看,大众ID.系列那么多车,有哪一款是针对中国市场而开发的呢?答案是一款也没有。

不仅仅是一汽大众,东风本田等合资厂商这两年也经常说,要把设计主导权交给在中国的团队,但最后都是听听就得了。

歪果仁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心情总是这么复杂且透着鸡贼劲儿。他们希望中国市场像印度一样庞大,像泰国一样听话,像俄罗斯一样付款爽快,自己就可以永远坐在教师爷的位置上数钱数到手抽筋,唯独不希望中国市场有自己的思维乃至于造出了比他们还强的车。

何小鹏大众

在电动车领域,虽然大众手中的确没有多少核心技术,但是它在中国仍然有着年销300万辆的实力,虽然大部分都是燃油车,但至少可以为转型提供粮草弹药和时间。如果它想继续留在牌桌上,不如把灵魂交给中国厂商,让擅长做软件的中国人重塑大众的灵魂。

之前大众投资小鹏,不也就是为了把灵魂更安全地交给中国厂商吗,与其亦步亦趋的缓慢推进,不如大踏步一点,直接让小鹏全盘接手全部的工作,以“小”见“大”,一箭双雕,小鹏和大众都能驶出泥淖,前者获得了销量,后者焕然新生。再或者,大众也可以重新投资一家中国新势力,不把灵魂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让两家承载灵魂的公司开始赛马,谁好就用谁,岂不美哉?

留给一汽大众的时间确实已经不多了。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5月份自主品牌零售份额已经达到了57.6%,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