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叶二 编辑 | 魏晓


比亚迪,俨然已然是车圈的“全民公敌”。


从6月至今,车圈混战从市场端升级到台面上,一场车企是否应该“卷价格”的唇枪舌剑,密集上演。


各大公开场合中,不仅有造车新势力的鸿蒙智行余承东,也有传统汽车行业的广汽集团曾庆洪、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及业内知名专家等等,都就“卷价格”这一现状,进行了喊话。


比如,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将导致无序竞争;比如,汽车行业要有大局、有格局,着眼长远战略,而不是去卷;比如中国汽车应该“强”,而不是“卷”等等。


虽说有些声音并未指名道姓,但几乎业内都明白,矛头直指的就是比亚迪。


过去很长时间,比亚迪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角色,同时也以低价优势横扫了市场,夺走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并在内卷中,仍然保持迅猛增长。


这自然也难免引发了车圈的围攻,也让比亚迪走向了风口浪尖。


被比亚迪卷怕了


比亚迪,太能卷了。


尤其是今年以来,在2023年车圈价格战已经打的一片火热的基础上,比亚迪再度率先浇了一把火,推出秦PLUS荣耀版等产品,打起了2024年降价第一枪。


这一枪,引发了诸多车企的跟随,2024年车圈被迫进一步内卷,便成为了主流风向。


而之所以业内在6月对比亚迪“发难”,一方面是,比亚迪的价格战奏效。


6月2日,根据比亚迪发布公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车销量达127.13万辆,同比增长26.8%。其中,5月新能源车销量为33.18万辆,去年同期为24.02万辆。


同时基于规模效应,比亚迪的利润并没有受到影响。


根据财报显示,今年Q1,比亚迪在单车均价环比下降6%的情况下,汽车业务毛利率仍环比上升3个百分点至28.1%,并创下了历史新高。


国内主流车企2024年一季度营收净利等情况,来源网络


而相应的,则是很多车企的日子不怎么好过。


以广汽集团为例,今年1-5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为69.95万辆,同比下降24.51%,其中的利润奶牛合资品牌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均遭遇了销量下滑的尴尬局面。尤其是在5月份,广汽本田销量只有3.2万辆,同比下降41.31%。


情况已经很不乐观。


另一方面,比亚迪还在5月底发布了秦L DM-i、海豹06这两款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产品,不仅带来了46.06%的发动机热效率、2.9L的百公里亏电油耗和2100公里的综合续航,同样价格方面也再次掀了桌子——只要998(秦L DM-i / 海豹06 DM-i 起售价9.98万)。


这进一步提振了比亚迪的销量走势。


据了解,比亚迪公关部总经理李云飞日前在直播时透露,秦 L 和海豹 06 的订单量很多很多,想来想去暂时还是不公布数据,担心引起行业震动。


来自市场方面的消息显示,截至6月11日,也就10天左右,比亚迪秦L +海豹06累计新增订单已破8万。


冲势之猛,可见一斑。


此背景下,其他人都接近或已经“卷不动”了,比亚迪又放出了大杀器,车圈对于“卷价格”的反击声音,也就此起彼伏。毕竟眼瞅着,在比亚迪的强势冲击下,车圈洗牌之势已然越发明显,生死压力说来就来。


该不该卷价格



同时车圈通过上半年的竞争形势,已然形成了一个共识——不管怎么卷,也卷不过比亚迪。


比如余承东就亲口盖章认定,全世界No.1的卷王应该是比亚迪,因为它有超低成本的能力,并表示,鸿蒙智行不善于卷价格,但善于卷价值、卷智能化、卷豪华感。


本质上,这是余承东站在自己立场上的一种扬长避短的表态,无形之中,也将比亚迪的优势只归结于“卷价格”这一个维度上。同时,市场针对车企“卷价格”行为的质疑也甚嚣尘上,而比亚迪首当其冲。


不过这些多少有些偏颇。


站在消费者角度上,车企打起价格战,消费者是获益其中的,除了部分车企过去依靠高溢价获得高额利润的路数行不通了,市场方面也是举双手欢迎的。


此外,比亚迪的“卷价格”也是实力使然。


一方面是得益于规模效应,这点与特斯拉类似,另一方面也跟原材料比如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下降有直接关系,本身单车的制造成本就在降低。


去年全年,比亚迪2023年单车成本约为12.31万元。而在2022年,这一数字约为13.83万元。再到今年一季度,单车成本仅10.2万元,进一步降低。


换句话说,比亚迪的价格下探,本就是水到渠成。


此外,比亚迪同样也在深耕技术、深耕价值。无论是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还是云辇-Z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易四方技术平台等,都是典型代表。无非是外表没那么光鲜,比亚迪将重心放在了实用性上,放在了产品工程上。


更关键的是,卷,本就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路径,没有核心优势的车企竞争不过,被洗牌本就是市场充分竞争之后,所要达成的结果。


比亚迪当前在20万以下这一主流市场,奉行的策略就是要以极致性价比,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彻底颠覆。


它的目的,早就图穷匕见。在没有完成这一目标之前,比亚迪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承受质疑与非议,也避免不了。


尤其是,当下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疯狂开卷价格,外界不免担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车企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以至于产品品质的降低。同时,外界也不乏期待,在国内新能源已然引领全球的当下,希望车企能站上高端,具备较强的品牌价值。


现在的比亚迪从销量规模上,已经成为了当下的国内车企一哥,但在内核上,显然还缺乏明显的说服力。


来源|AI蓝媒汇 作者|叶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