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稀缺 穿透

不迁怒不贰过!




作者:岩石

编辑:大鹏

风品:楚逸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至暗总在黎明之前。所以怎样熬过最难时刻,就成了大智慧。


6月1日,帝欧家居发布公告,已与碧桂园、万科股份、融创控股等13家房企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后者将通过“以房抵债”方式,抵偿欠付帝欧货款,抵债房产共计106套,总金额约2.20亿元,差额约503万元由帝欧家居以现金方式结付。


一方化解了债务、一方得到现金回血、改善了财务状况,抛开“妥协”一说,也是一个双赢举措。然至少从股价走势看,市场似乎并不“感冒”。6月3日起股价连降四个交易日,截止6月18日收于3.45元较5月30日的3.87元累跌约10%。距离2020年8月的44.73元的历史高点,更跌超90%。


股价反应不温不火,可见化债之路仍漫漫,渡劫脱困还需更多智慧。


01

应收账款“暴雷”

资产负债率超66%

亏损何时休?

LAOCAI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公司首次接受以房抵债。早在2021年9月,解决恒大集团欠账时就有类似方案。一个舆论审视点是,债务重组人能否规定时间将房产足额出售。


毕竟,再次接受以房抵债的“妥协”背后,是帝欧家居应收账款面临减值暴雷的急迫性。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帝欧家居应收账款20.43亿元,应收账款减值8.08亿元。2023年应收账款13.44亿元,应收账款减值3.24亿元,两年合计减值11.32亿元。


有投资者曾在互动平台提问,帝欧家居2022及2023年计提金额导致利润亏损,未来是否持续与房地产公司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回款?


公司回答表示:为减少坏账损失风险,公司实施债务重组,通过以房抵债的方式化解应收账款潜在的坏账损失风险,降低业务回款的不确定性风险。将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和相关客户信用变化风险等情况,持续加大对应收款项的催收力度,将采取司法诉讼、以资抵债等方式开展账款催收工作,降低坏账损失,最大化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


显然,以房抵债的戏码后续仍有出现可能,公司资金链确实有些紧张了。


2022年受计提大额应收款项、商誉减值损失等因素影响,帝欧家居利润亏损15.09亿元。2023年营收37.60亿元,同比下降8.55%,净利虽增长56.4%,仍亏损6.58亿元,两年合计亏额超22亿元。且未分配利润-6.89亿元,实收股本3.85亿元,未弥补亏损已超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


2024年一季度,营收5.64亿元,同比下降7.5%;利润-4463.28万元,同比增长44.43%。应收账款规模仍达12.68亿元。存货周转率0.60次,同比下降0.02次,总资产周转率0.09次,同比上升0.01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53亿元,同比转负,资产负债率为66.83%,同比上升2.95个百分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相关规定,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时,应当在两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证券从业人士李爱芳表示,除了面临补充资本压力,帝欧家居想真正脱困稳住基本盘,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措施,首先,降本增效、提高改善公司渠道与产品竞争力,从而提高公司利润率。其次,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缓解资金压力。最后,合规经营前提下,探索新业务新模式,培育公司差异化竞争力。


02

2亿担保只是“冰山一角”

财务健康度咋样?

LAOCAI


除了关注应收账款风险,“豪爽”的对外担保操作也需审视。


也是6月1日,公司公告称,将为经销商做担保,从银行贷款不超2亿元。贷得资金将专项用于支付经销商所欠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的货款。


简言之,帝欧家居将为供应商作保助其借款偿还欠货款。


自己担保经销商贷款用于公司产品回款,一旦经销商抵押物或反担保措施存在风险,作为担保方公司无疑将承担相应风险。


深入一度看,上述2亿元只是“冰山一角”,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5月30日,帝欧家居及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金额达43.95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01.57%。对外担保余额13.17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0.41%。


帝欧家居预计,担保额度获批准后,公司及子公司对外担保额度总金额将达58.15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266.66%。担保金额之大、占比之高,相应的财务健康度、运营隐患风险不可不察。


看看资金链情况,不算多苛求。据长江商报wind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帝欧家居短期借款常年在10亿元以上,长期借款4亿元以上。2023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7.99亿元,货币资金7.12亿元,货币资金已经不足以覆盖短期借款。


03

扩张“后遗症”

告别粗放、拥抱终极良方

LAOCAI


根据帝欧家居在官方互动平台回复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欧神诺经销商逾1400家,终端门店近4000个;截至2023年底,帝王经销商720余家,门店数量近千个。


而2021年财报显示,截至年末欧神诺经销商逾1200家,终端门店逾4000个。帝欧家居拥有卫浴经销商828家,终端门店936个。


对比不难发现,即便行业遭遇下行周期,帝欧家居线下门店规模并未明显压缩。同时,放眼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产业链下游经销商提供担保的情况较少见。叠加上述亏损、资金链紧绷,不禁疑问,为什么帝欧家居这般看重渠道加盟商?


种种疑问与异常,还需从规模扩张说起。


2017年之前,帝欧家居还叫作“帝王洁具”,主要从事卫浴业务。2017年7月,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19.68亿元价格向欧神诺52名股东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欧神诺98.39%股权事项获证监会无条件通过。


收购成功后,帝欧家居业绩一度“火箭”般起飞。2018年营收43.08亿元,较上年的5.34亿元同比暴增707.31%;净利3.81亿元,较上年的0.55亿元同比暴增598.10%。


据钛媒体粗略统计,帝欧家居2016年5月上市以来,累计公告过8个扩产相关项目,投资额累计超59亿元。其中,5项目均与2018年完成收购欧神诺后扩瓷砖产能相关。


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扩张也是一把双刃剑。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行业上升期能快拉业绩,行业下行时却易变成发展包袱,加剧经营风险。为了消化产能,维护经销渠道稳健性至关重要,即便自身资金链紧绷、大额担保平添隐患不确定性。这也给其他制造企业敲响警钟,规模体量不是万能药,要时刻怀揣风险敬畏、周期敬畏。


除了经营战略反思,内控风控方面也有短板待补充。2024年3月22日,深交所向帝欧家居发出监管函,称企业未在预计触发转股价格修正条件的5个交易日前及时披露提示性公告,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敏感的产品品质方面,也曾因瑕疵漏洞,遭监管部门点名。


如2024年5月,福建省市监局官网发布的2023年福建省流通领域97种商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情况通报,4批次陶瓷砖产品不合格,佛山欧神诺陶瓷产品在列。


2024年6月,北京市监局聚焦产品的主要性能技术要求,组织开展水嘴、淋浴器、便器等用水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检出20批次产品不合格,“帝王洁具”产品位列其中。



浏览黑猫投诉,旗下品牌一些产品质量、服务投诉,也值警惕。


如平台过审编号17372480400显示,一消费者称,自己购买不到半年时间的欧神诺墙砖有裂纹,厂家分析原因是施工问题,但自己家别的款式产品并有裂纹。



再如平台过审编号17372354486显示,一消费者称,当天购买智能马桶,遇到产品问题后,遭遇退货难的问题,一个星期仍未得到解决。


(以上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诚然,用户千人千面、人人满意并不现实,上述投诉或有偏颇片面处。但对消费品而言,金杯银杯不如口碑,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面对当下寒冬,市场不缺选择,更凸显基本内功的重要性。查漏补缺、居安思危、夯实品质特色创新护城河,用客户忠诚度、自身合规性来抗过下行周期,或才是脱困渡劫的终极良方。


04

新转机与不服输

探索一条新路径

LAOCAI


还是那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至暗之后就是曙光黎明。


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不断加码,“以房抵债”的化债质量提升、改善流动性的困难程度将大大降低。


5日17日,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调整为不低于25%。


同时,央行发布两个通知,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


频频释放积极信号,伴随逐渐消化落地,整个产业链的否极泰来或许并不遥远。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此轮楼市新政堪称史上最强救楼市政策,反映出稳房市的决心非常坚定,国家推动房地产行业和经济复苏的决心之大已超出预期。


中指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6月8日-6月10日端午假期期间,30个代表城市新房日均销售面积较2023年假期下降约16%,但较“五一”假期日均成交增超60%。


索菲亚家居集团总裁王兵表示,根据每年房地产销售面积折算,预测2024年到2030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每年还是维持在1700万套~1900万套房子会有家居消费需求。


换言之,市场依然庞大有韧性。长远计,千亿级大家居赛道仍有可期未来。在经历盘整重塑洗牌后,从业者有望渡劫重生,走出另一条新生曲线。


只是,何时渡过、以何代价渡过,后续呈现何种新姿,仍是一个灵魂考题。能够肯定的是,时下寒冬,会是整个家居业的真正分水岭。往期的粗放扩张、低质内卷、过重绑定房地产模式已亮起红灯,急需探索一条质量为先、稳优深耕、品质创新的新路。巨震巨痛后,谁能彻底断舍离,谁能更快更准走入新模式,谁就能率先稳了、甚至跻身新王。


以房抵债是一个权宜之计,但看似妥协背后也是企业不躺平不服输、以时间换空间的韧性张力折射。破茧之怒、涅槃之痛,只为新生之绚烂。赢面多大?否极泰来还有多远?


不迁怒不贰过,天助自助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