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松

虽然近期债市波动频繁,但理财产品规模仍在持续扩大。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4月30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42万亿元,环比增加2.34万亿元。另据华西证券研报,5月以来理财延续前一月的扩容态势,5月5日—5月12日理财规模环比增1757亿元至29.42万亿元,不断创年内新高。

金融政策资深专家周毅钦对媒体表示,目前银行理财规模快速上升,应该是受到债券市场利好的刺激,整个银行理财的收益表现都是比较亮眼的,所以不少理财产品的规模迅速扩容。

01

部分理财产品上调募集规模上限

6月10日—6月16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放缓,部分银行及理财公司推出“父亲节专属”理财。据同花顺数据梳理,这期间,银行理财市场共新发人民币理财产品592款(份额分开计算,不含结构性存款,下同),环比减少67款。根据运作方式划分,封闭式产品494款,开放式产品98款。

从发行机构来看,理财子公司为当前银行理财市场主体,29家理财公司上周共发行389款产品,占比近66%。其中,浦银理财新发理财产品数量最多,达35款,其次是交银理财、华夏理财,分别新发31款、25款。另有85家银行发行了203款理财产品。

从投资性质来看,上周592款新发理财产品中584款均为固定收益类,占比超98%,主要投资于同业存单、银行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混合类产品发行量相对较少,共有6款产品新发,主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股票、含权公募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以及其他符合监管要求的资产,各类资产比例均低于80%。此外,上周还有2款权益类理财产品新发,为大华银行(中国)推出的QDII代客境外理财计划。

从风险等级来看,光大理财阳光橙量盈稳健2期、平安理财智享平衡一年半封闭第1期混合类、农银同心·灵珑ESG主题第16期均为三级中风险产品,温州银行“金鹿理财-臻享”24011号为私募发行,与农银同心·灵动30天人民币理财产品、农银同心·灵珑优选配置第6期(优享)均为二级中低风险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上限最高的是平安理财智享平衡一年半封闭第1期混合类,募集期为6月11日至6月18日,业绩比较基准(年化)为2.5%-6.5%。

近日,笔者注意到多家理财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发布的公告,声称要根据客户需求,上调部分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上限。此外,也有理财公司发布增设产品份额类别的公告,称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要,增设产品份额。

3月11日,光大理财发布公告称,根据客户需求,计划对“阳光橙安盈5号(15M定开)”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上限进行调整。根据公告,光大理财将该产品的募集规模上限由30亿元,调整至50亿元,调整量为20亿。

3月8日,上银理财也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于定期开放式产品的投资需求,对上银理财“净享利”系列开放式理财产品的规模上限进行调整。笔者注意到,调整后该产品的规模上限已达100亿元。

此前2月26日,农银理财也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拟对农银理财“农银时时付”8号开放式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销售服务费率和投资管理费率采用费率优惠,并自2024年2月26日(含)起将本产品的规模上限由300亿元上调至500亿元。

笔者梳理调整募集规模上限公告发现,从产品类别来看,上调规模上限的多为开放式固收类产品。

02

投资者转向收益稳健产品,注重“长线收益”

近年来,“破净潮”“赎回潮”对理财市场的冲击影响还在延续,不少投资者调整投资策略,转向低波动、稳健的理财产品。兴业研究公司银行业高级研究员吕爽表示,2022年下半年出现的理财产品破净潮持续至2023年年初,单位净值破净理财数量增高后逐渐回落。产品类型上,“固收+”类、混合类产品受到较大冲击,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收益稳健的诉求更加明确。

在此背景下,理财资金“存款化”增强。普益标准研究员刘丰铭认为,“存款化”理财产品通常具有较低的风险水平和较为稳定的收益特征,这与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国内股市和债市的波动加剧了投资者的谨慎情绪,理财产品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低风险、稳定收益的需求,开始更多地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

对于银行理财市场而言,随着存款利率下调,在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强化居民端对于未来长期利率下行的预期,投资者将更加注重长期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能够凭借其代替存款的特性增强竞争力。

“存款利率下调对理财产品收益的影响是间接、多样且复杂的。”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理财产品收益最终取决于底层基础资产的配置比重及收益。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将带动引导各类无风险金融产品收益同步下降。通常认为,存款利率下降时,以国债为代表的其他各类无风险金融产品利率也将同步下降。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对债券市场利率产生间接影响。债券利率主要受债券供求关系影响,但也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金融机构资产配置行为有关。存款利率与国债收益率相互影响,具有较强同步性。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理财资金“存款化”有助于降低产品风险,提高产品持有体验。普益标准研究员王雨轩表示,理财资金“存款化”是一把双刃剑,考虑到存款利率仍处于下调周期,“存款化”趋势会导致产品收益率的整体走低。随着理财产品同质化加深,投资者多元化配置资产的需求将会受到一定抑制。中长期来看,“存款化”趋势不利于投资者修复风险偏好和破除“刚兑”思想。过度依赖存款类资产,也无助于投资者提高个人投资理财能力。

03

银行理财应如何优化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进一步企稳,一系列股市利好政策出台,为理财资金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提供了新契机。业内人士认为,权益类理财产品配置比例这几年有所降低,银行理财应加快平衡理财产品结构。

当前,理财客户整体风险偏好依然偏低,但高风险偏好客户占比的回升,有助于后续理财公司更好发挥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优势。政策层面重视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及,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伴随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不断迈向纵深,叠加机构客户拓展、养老金账户制度建设等业务机会,中长期来看,理财公司将进一步做大资管规模并提升权益投资占比,持续为资产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是大趋所趋,银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增强权益资产配置能力。李佩珈表示,一是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的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与投资者需求相匹配。构建多市场、多领域、多品种的投资能力,以满足多样化、差异化、复杂化的投资者需求。二是充分把握不同人群财富管理的需求,更好满足客户差异性、多样化资产配置的需求。高净值人群对股权投资、信托、保险、财富传承等资产配置需求更大,而大众长尾客户则更青睐稳健增长的产品。为此,要设计差异化理财产品,以提升客户体验。

提升投研能力有助于应对理财市场诸多挑战。王雨轩表示,银行理财要加快提升投研能力,进一步完善投研体系框架,从宏观经济、行业框架、股票研究和大类资产配置等各个维度打造全面覆盖的投资研究支持体系,夯实大类资产投资能力,为理财市场提升竞争力提供支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