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柱电池领域再现大杀器。$新能源车龙头ETF(SZ159637)$

6月18日,亿纬锂能发布大圆柱电池新产品Omnicell全能电池,具备6C快充能力,可实现电动汽车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亿纬锂能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瑞瑞还透露了亿纬锂能在eVTOL的进展及固态电池的布局,计划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

同志们,大圆柱+6C快充,这个buff真的叠满了。

大圆柱电池具有标准化、零膨胀、高强度三大优势,但一直以来在卷绕、涂布、焊接等生产环节中存在难题。这也是一直困扰视4680大圆柱电池为杀手锏的特斯拉的难题,其电池一直都没办法突破量产瓶颈(当然,松下和LG拉胯也是很重要的)。

亿纬锂能很早就开始布局于大圆柱电池赛道。去年1月,亿纬锂能发布大圆柱电池“系统”,去年10月发布了搭载“系统”的长安启源车型,截至目前已量产超过21000台。今年2月,亿纬锂能再次宣布,搭载其大圆柱电池的量产车型江淮瑞风上市。未来,亿纬锂能将与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共同为宝马集团供应大圆柱电池,根据宝马集团的规划,将从2025年起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46mm标准直径的大圆柱电池。5月13日,市场信息显示,惠州亿纬锂能试制中心大圆柱电池试制产线改建项目备案通过。该项目计划建设2条大圆柱模组与pack产品研发试制生产线,年产能6200万套。

此前,6月6日,大圆柱电池“主要推动者”特斯拉刚刚宣布,其得州超级工厂第5000万枚4680大圆柱电池下线。特斯拉宣称,2024年将是大圆柱电池重要的产能增长年。听上去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吧,事实是,特斯拉4680电池的良率目前只有70%,成本可能接近2元/瓦时。目前,虽然Cybertruck上使用了4680电池,但按照特斯拉的采购标准,这些电池也只是在试制线上生产出的“B样”产品,还未进入量产阶段。[旺柴](P.S.电池公司在开发电池时分为A、B、C、D四个样品,特斯拉的采购标准与之类似,B样为试制线上出来的电芯,C样是在量产线生产,D样是保证一定的良率,进而追求生产速度。)

就国内动力电池厂商而言,除亿纬锂能外,目前已有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远景动力、国轩高科、比克电池等厂商布局于研发大圆柱电池。近期,国轩高科透露,其三元体系46大圆柱产品——星晨电池将由其第七代工厂生产,制造费用较常规产线降低约50%,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可以看到,在电池企业合力推进下,大圆柱电池正朝着规模量产装车的方向前进。中金公司预测,2025年4680大圆柱电池市场渗透率将达到16%。高工产研数据指出,预计2022-2027年,全球大圆柱电池出货量有35倍增长空间,在此期间,中国大圆柱电池生产设备市场规模有14倍以上增长空间。

高弹性!技术为王+备产旺季,新能源车龙头ETF有望迎来反转

自去年12月以来,新能源车指数振幅超59%,已较该期间低点回升近21%,显示出板块的高弹性。(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3/12/1-2024/6/17)

截至2024/5/31,新能源车板块估值(PE-TTM)为21.7倍,处于近三年37%的历史低估区间,比期间63%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 2021/6/17-2024/6/17)。

今年以来,产业链的产能利用率和库存均触底回升,一些环节还有了涨价的情况,叠加目前的以旧换新政策,政策催化剂下板块有望迎来超预期行情。值得指出的是,近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旨在大力推动行业向优质产能转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优化生产流程来提升竞争力。目前中国锂电产业已经从“卷产能”向“卷技术”的阶段发展,业内对于新产品或新技术的高度关注,说明各企业希望通过创新创造出新的价值,有助于产业良性发展。

二季度可能的催化因素主要包括:1)行业能否在五至七月份的环比排产上有进一步上量,以满足全年接近30%的同比增速预期;2)关注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以及单车平均电量的进一步提升,或为行业增速带来额外增量;3)储能市场有望进一步上行,新兴市场如南美、澳洲、中东等地的储能项目有明显放量。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关注板块反转机会,选龙头

新能源车龙头ETF(159637)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亿纬锂能(SZ300014)$$国轩高科(SZ002074)$#“车路云”一体化提速,哪些股受益?##低空经济高速发展,政策落地节奏超预期##时隔8个月,巴菲特再度减持比亚迪##传宁德时代开启“896”模式奋斗100天##光伏锂电赛道能抄底吗?#

买ETF,上东财!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涨跌幅如下:2014年(-7.64%);2015年(74.53%);2016年(-19.78%);2017年(4.30%);2018年(-38.16%);2019年(45.51%);2020年(101.83%);2021年(42.02%);2022年(-29.07%);2023年(-29.40%)。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发布时间:2014-11-28)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