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被一众媒体唱衰为“没有中国人看”的欧洲杯正式开打,尽管舆论对于足球运动的未来越来越看低,但是也没有阻挡中国品牌热情洋溢地包圆了整个赛场的广告牌,比如比亚迪、海信、vivo、支付宝。

在这股中国品牌占领欧罗巴的狂飙突进中,除了上述面向C端用户的品牌以外,还有些例如宁德时代这样的B端厂商也在找角度钻进了欧洲杯。

宁德时代咪咕

近日,宁德时代与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咪咕欧洲顶级足球赛事转播首席合作伙伴。

宁德时代,一家不折不扣的TO B厂商,一般只与汽车厂商打交道,并不直接接触终端用户。为什么它也要和一堆消费品牌在一起,挤着上赛道呢?

宁王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自己在动力电池行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宣传自己,让自己成为消费者熟悉的品牌,那么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就会关注这款车是不是装了宁德时代的电池,进而转化为自家电池的销量。

宁德时代

为了达到“让更多用户认识自己”的目的,宁德时代甚至计划在今年8月份开设首个线下品牌展示门店,只要搭载了自家电池的车型,都会被放在店里展示,而且这些车型还都会打上“CATL Inside”的LOGO。

CATL Inside,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你买电脑的时候会经常看到Intel Inside的标识。在英特尔的营销计划中,用户会因为英特尔的CPU而特意选购某款电脑。

inside计划无疑是成功的,英特尔也曾因此如日中天过。如今在新能源汽车圈子里,华为实际上也是该模式的拥趸,它的Hi模式、智选车模式都带有HUAWEI Inside的意思。问界智界享界等华为系车型的超高关注度也证明,的确有不少用户会因为华为的加持去掏腰包。

宁德时代显然也想学习英特尔、华为的做法,它并不想做个单纯的 TO B供应商,而是想在终端消费者中间建立起号召力,让用户养成“买车先问是不是宁德时代电池”的习惯。

英特尔inside

但是,即便用户有这样的意识,他们仍然不会直接接触宁德时代。所以,宁德时代这种玩法,背后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深度绑定汽车厂商。

这也是Intel Inside标识背后的真正商业谋略,圈定好N多盟友形成朋友圈,然后透过在媒体投放的上巨额报销来进行回馈,因为表面上的结盟容易触发市场垄断条款,但是通过这种隐形的利益输送链条则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没有一个字说绑定,但各个都是盟友。宁德时代的inside应该也是这种玩法。

2024年5月份,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达到了43.87%,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但即便是这样,宁德时代仍有很深的危机感,因为不少汽车厂商也不想被单一供应商给绑定,总想寻找平替。

厂商们做出这种选择也并不难理解,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40%以上,如果实现“电池自由”,就可以再度降低整车成本。

宁德时代

其次,摆脱对宁德时代的唯一依赖,还可以保证电池供应链的稳定,整车厂商不至于因为电池供应链的波动而陷于被动。在这方面,特斯拉就是个最好的例子,马斯克心心念念的4680电池,由于供应商松下的拉胯而一再拖延,严重影响了新车上市。

除此之外,动力电池的技术门槛并不是很高,这也让各大厂商跃跃欲试。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厂商都具备自主研发动力电池的能力,而蔚来、理想、小鹏、小米、东风等厂商也通过投资动力电池厂商的方式实现了电池供应链的多元化。

车厂的这些选择,宁王阻挡不了,要抓住这些厂商,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就只有从C端着手,提升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让自己拥有一份在车厂中的独特权重。

这个想法其实很不错,想想看,如果问界M7等华为系车型没了华为的“N件套”,还会有消费者去关注它们吗?

那么,宁王的这个insida计划会不会和英特尔、华为一样一招通吃?在91che看来,想复制这一切恐怕并不容易,主要原因就在于宁王主要是靠规模,而不是技术取胜。

在动力电池上,各家不存在任何卡脖子的技术。就像可口可乐,它的成功主要是有能力以极低价格覆盖巨大市场,而不是什么传说中的神秘配方。

宁德时代

英特尔CPU总是比AMD的要强那么一点点,华为也是一样,在自动驾驶上确实有短时间难以复制的真东西。

但是,宁王的电池却达不到这种主动排他的品牌效果。很多车厂将它的电池与其它品牌的混用,消费者也并没有完全拒绝,这说明消费者买车更看重的还是整体性能,在现阶段,非宁德时代电池不要的消费者还不多。

不过,宁德时代愿意尝试一下还是好的,它毕竟有着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冠军的头衔,坚持进行品牌宣传的话,总会起点作用。不过,宁德时代要想真的拥有“Intel side”那样的品牌号召力,还是应该拿出真正有突破性且难以平替的技术,只有这样,宁王才有稳坐C端硬控B端的高枕无忧。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