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扬扬的上汽集团董事长和总裁的更迭终于尘埃落定!结果是令人欣慰的,是众望所归,更是保证了上汽集团稳定发展、平稳度过转型期,在新态势下第二次创业的能力。

愉观车市获悉:现任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将结束续任期,正式退休;接替他的将是现任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而上汽集团总裁之职,将由现任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担任。

据悉,虽是集团头等大事,但愉观车市了解到,上汽集团数百位正职干部是昨天晚上才陆续接到开会的通知,6月19日上午,上汽集团召集了一个秘密会议,会议通过逐个访谈、征求意见和填写选票推选的形式,选出了新任董事长和总裁。

不过,该决议仍将需要走流程,包括需要得到市委组织部的批准,预计将会在下周的董事会上公布。

可以说整个过程谨慎又深得人心,当然,推选结果与之前大家预料的也大差不离,从某种角度来看“谣言”也是“无风不起浪”。

此次一把手、二把手的更迭,对于上汽集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理解,为什么到最后一刻才定下来。在愉观车市看来:这是审时度势做出的选择,对此时的上汽集团而言,也是最有利的选择。

毕竟,第一,现任掌舵人陈虹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后又续任并延长,陈虹任期延长至2024年6月28日,也就是说上汽集团董事长到了不得不换的时候;第二,1964年8月出生的王晓秋如果不接任上汽集团董事长,也将面临退休。

如果不是稳定接任,意味着上汽集团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都要更换,这对于一家航母级的车企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而此刻这样的安排,可以说,让愉观车市小编也吃了一颗“定心丸”。

除了一二把手的更迭,1978年出生的贾健旭的上任,也为上汽集团解决了干部年轻化的问题,未来可期。

航母级车企,掌舵人格局最重要

从2014年上任至今,陈虹已担任上汽集团董事长10年,其退休以后,也续任了四年。一而再续任,也是为了让上汽集团这艘航母级的车企,在这动荡的特殊时期保持稳定。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十年,是汽车行业从高速增长到微增长新常态的十年,也是新的智能化新能源转型发展的十年,加上各类资本的加入,汽车行业可以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处于这样的“乱局”之中,“稳中求进”才是一艘航母最好的方向。

而上汽集团虽然遭遇狂风暴雨的外部环境,却守护了自身的良性发展。

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2023年数据显示:集团销量约502万辆。其中,新能源去汽车销量为112.3万辆,同比增长4.6%,占比超过22%;海外销量约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欧洲成为上汽集团首个“二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自主品牌2023年销量约277.5万辆,在集团销量中所占比重超过55%。

这只是看得到的数据,看不到的上汽集团在技术上稳扎稳打的夯实,在面对未来和世界格局竞争中,竞争力的积蓄实力的打磨。

在愉观车市6月4日发表的上任十年:陈虹交出“新四化”成绩单!【愉观车市】一文中,也盘点了陈虹上任十年取得的“隐性业绩”。

5月24日上汽集团“向新十年”智咖汇,以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为首的“首席研发团队”全面展示了上汽十年以来在智能网联新能源赛道上的创新实践和技术布局。而在题为《十年潜心砥砺 做强技术底座创新引领发展》(下称《发言》)主题发言中表示,祖似杰透露:十年以来,上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有效专利超2.6万项。

这些布局就是从十年前启动。2014年8月,陈虹上任后,提出“爱上汽车·畅行天下”上汽集团的品牌口号,并提出将  “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作为未来上汽技术储备的战略重心。同时,上汽集团成为一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

说实在,作为汽车行业20年从业经验的媒体人,我也在十年前见证这一切,当年的黑发人,如今成了白发人。

对于陈虹总正式离开上汽,我不免也有淡淡的惆怅。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外界众众说纷纭,但是作为长期报道上汽集团见证其每一步的媒体人,我了解它真正的实力。

除了众所周知的上汽集团是第一个打造自主高端品牌与合资竞争;第一个推出互联网汽车,提出软件定义汽车外。更重要的是上汽集团作为行业领头人,让中国汽车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在欧洲市场23万辆年销量,第二名只有它一个零头不到;高端品牌智己汽车在如此激烈的红海中,还能占有一席之地;与合资外方共同进步,因为拥有自己的“灵魂”,由最初的“技术引进”到如今的“技术输出”;自动驾驶技术、新能源技术、固态电池技术与日本争锋中------

在愉观车市看来,作为一个航母级车企的掌舵者,格局高,看得远,用当下的资源积蓄未来的竞争力,是需要魄力和远见卓识的。

王晓秋“老将”掌舵,战略落地指日可待

当然,积累有了,当下的难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一家国企而言,能够在乱局之下保持初心,能够不为眼前业绩牺牲长远,是需要格局的。而维系这些前期的投入,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发扬光大,同样需要胸怀、格局、需要专业、领导力和战略落地的执行力。

实际上,谁来当上汽集团的董事长,从某种程度上,更是肩负着坚持、坚守和创新、开拓的重任。

如果前期的积累在后期起到作用,那就是巨大的浪费,所以,情怀很重要。这位接任者,在愉观车市看来,不仅要有专业的能力、有开创的魄力、有对市场的洞察力,有战略落地的能力等等外,最重要的是对上汽集团怀有的深切的情感。

所以,王晓秋之前,虽然版本种种,但我一直觉得不大可信,毕竟,如果没有情怀,没有信念,无法形成足够强的推动力,是很难在当下突围的。

国内外形势都不乐观。欧盟刚刚将上汽集团列为反补贴惩罚性关税征收对象,高达48.1%的欧盟关税下,上汽积蓄保持中国品牌在欧盟的市场和竞争力,是需要决心和魄力以及大手笔的坚定信念去支持。

同样国内市场,要在卷到连车企高管都亲自喊“停战”的状态下,走出一条新路。纵然有千亿积累,但仍阻力重重。

但“老将”王晓秋的接任,至少在我看来,是构建信心的开端。我个人非常欣赏王晓秋,还记得当年初创荣威品牌时,他的意气风发。他说荣威要做的是“品价比”而不是“性价比”。并且通过大刀阔斧打造“品价比”,将荣威的销量规模迅速扩容,最高达到70万辆。

王晓秋也是汽车行业“黑发人”变“白发人”的老将。

王晓秋是上汽荣威的“开山鼻祖”,对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贡献功不可没。

 2003年,上汽集团启动自主品牌项目,还未满四十的王晓秋就被指定为项目负责人,并兼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参与收购罗孚全系列核心技术产品,之后高举高打推出与合资企业比肩的第一代中高端轿车荣威750、数字轿车荣威550等。可以说,王晓秋不仅是上汽自主品牌“拓荒者”,同时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整体高端化和互联网化的引领者。

此后王晓秋中途离开过自主品牌,并于10年前,随着陈虹的上任被一纸调令追回,调至上汽乘用车公司担任总经理。彼时正是上汽自主品牌发展瓶颈期。之后,仅过了四年多,上汽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风起航,2018年上汽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70.19万辆,相较上年同期的52.2万辆大幅增长了34.5%,占上汽集团总销量份额从2013年的4%提升至10%。

联手“少壮派”贾健旭,度过时艰未来可期

在愉观车市看来,王晓秋是当仁不让的开拓性高管。技术、市场的了解,对上汽集团的情怀、深厚的感情、必胜的信念,这些都将成为上汽集团未来的推动力。

而即将担任总裁的贾健旭,虽然因其之前在零部件企业工作,接触媒体不多,但仅凭近期少量的几次专访接触,就足以感受到他的感染力、乐观豁达、当然还有专业自信以及高瞻远瞩的视野。

贾健旭2018年起任延锋总经理,在此之前,他曾负责上汽集团整车业务欧洲市场的开拓工作,为自主品牌在海外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过去四年时间,延锋实现智能化、国际化转型发展,智能座舱产品全面落地,海外业务布局多点开花。

这得益于贾健旭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敏锐的创新视角。众所周知,作为一家零部件供应商,大部分都是跟着主机厂的脚步,主机厂走到哪里,零部件商就跟随到哪里。贾健旭的风格是主动出击,提前布局。虽然延锋接的是主机厂业务,但贾健旭同时认为:“如果我不知道主机厂在想什么,如果不知道消费者在想什么,如果不知道使用场景,那我们永远不会做真正的创新。”

2023年2月,贾健旭接任上汽大众总经理一职,之后,2023年与智己汽车首席执行官(CEO)蒋峻、原上汽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兼飞凡汽车CEO吴冰一起,被任命为上汽集团副总裁。

虽然看起来是“坐了直升机”,但短短的时间,足以体现了健旭的个人魅力。有一次采访,我抛出一个问题,贾健旭侃侃而谈,回应既热烈又专业,并且直言不讳商业逻辑,既敢批评又敢乐观预测,他金句频出,打开了媒体的新视界,现场的媒体纷纷被“圈粉”,看到了贾总有趣的灵魂。

贾健旭在与媒体初次见面时就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手中的牌不多。“我没有办法改变昨天的决定,但是我一定会做今天的决定”。于是,贾健旭打出“油电同智”这张牌,简而言之就是为油车的消费者提供智能车的享受。途观 L Pro和帕萨特Pro,这两款车便是上汽大众与大疆智驾合作的成果。

手中的牌不多,便更要“看准时机出牌”。在一顿张弛有度的操作之后,即便是价格战杀疯的第一季度,上汽大众的销量表现依旧算得上稳健。今年前三个月,上汽大众旗下王牌产品ID家族继续稳坐合资阵营领头羊;燃油车方面,帕萨特家族以及途观家族则是在高性价比产品的带动下稳步增长。

不过,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2023年、2024年、2025年,这几年会比较困难。”贾健旭说,“但是到了2025年下半年,从2026年开始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那时我们现在计划好的产品都纷纷上市了。”“我认为最困难的至暗时刻我们一定是可以度过的,我今天所有做的事都是在为2026年做准备”。

贾健旭重中之重要做的并且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与德国人沟通,获得一定程度的主导权,缩短上汽大众的决策流程,跟上瞬息万变的市场节奏。这是合资在中国走出困境的必要前提。

上汽大众四十年,巅峰时年销规模达到了200万辆,而今为120万辆。而如今随着即将被授予上汽集团总裁的职位,可以说贾健旭的“牌局”更大了。愉观车市也期待上汽集团能打出更多的好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