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鸿基地产(新地)本着"以心建家"的精神,在发展优质物业的同时,着力改善社区环境。为配合西沙大型综合项目的发展,新地全方位优化该区基建和设施,包括扩阔道路、改善排水排污系统、兴建社区设施大楼等,是集团近年最大型的基建项目。

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级策划经理张展鸿表示:"有关工程历时六年,耗资数十亿元,不单惠及日后西沙大型住宅项目的居民,亦令十四乡近万名居民即时受惠。基建项目同时配合即将开始试运的西沙GO PARK,方便市民前往这个集运动、娱乐、餐饮及休闲体验于一身的新地标。"

新增的基建设施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 扩阔一段约1.5公里的西沙路 优化交通单车行人设施

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级策划经理阮学伦指,西沙路是接驳西沙与马鞍山区的重要车道,原本仅有两条行车线(来回方向各一条车道),车道狭窄且容易挤塞,一旦出现事故更瘫痪出入交通。为方便出行,新地将一段长1.5公里的西沙路扩阔至四线(来回方向各两条车道),倍增可容纳的车流量,应付日后西沙发展所带来的人流车流。

新地亦优化行人设施,包括加建三条附设升降机的行人天桥,扩阔行人路,避免人车争路。此外,新地增设单车径,接驳往马鞍山、上水以至新界西的单车径,方便居民或单车爱好者出行。

新地同时重置多个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巴士总站、小巴总站、的士站、公众停车场,以及沿路的巴士分站,协调政府增设数条巴士线,连接港铁东铁线、屯马线和市区。同时,为方便驾驶人士,新地兴建三个车辆回旋处、交通标志、街灯等。

2. 优化排水排污系统  

过往西沙的排水设施欠佳,极易出现因暴雨引起的水浸情况,附近乡村亦缺乏现代化排污设施。为此,新地建造长约2.1公里的排水渠,同时兴建一条接驳至马鞍山渠务系统、长约3.9公里的排污渠,考虑了西沙村民的排水量,为各村预留了污水渠接驳位置,将大大改善西沙村民的居住环境。

3. 重视绿化环保

为减低车辆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新地安装隔音屏障,道路两旁亦栽种树木或植被。新地保育移植两棵附近具历史价值的巨型细叶榕"连理树",该树连同泥胆重达180吨,工程团队利用两辆遥控车成功搬迁该树至100米外,为本港首次采用此搬运方式。

另外,新地于工程进行期间在工地办公室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为香港首个工地采用相关系统,亦采用纯电能建筑设备,推动香港成为更加绿色的低碳城市。

4. 兴建社区设施大楼

新地亦负责兴建楼高四层、楼面面积15万平方呎的社区设施大楼。该大楼的其中两层为公众停车场,另外两层则设有安老院舍、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特殊幼儿中心,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工程,各项社福设施将交予政府管理。

(新鸿基地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