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SH600104)$


欧洲一直自诩为现代文明典范,推崇契约精神,守护自由贸易,但这些原则似乎更多地体现在维护其自身工业霸权和竞争优势时。一旦他们认为自身地位受到挑战,那些崇高的宣称就会迅速转变为现实的利益考量。不久前,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其中上汽集团首当其冲,被征收额外关税的幅度达到最高的38.1%。

欧盟委员会的此项决定严重缺乏事实依据,属于“打不过就耍赖”,尤其是针对上汽集团开出的“顶格罚单”,实际上反映了欧盟对中国汽车创新技术的深深忌惮。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上汽集团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的领头羊,2022年上汽海外市场销量达101.7万辆 ,并且将欧洲打造成了上汽首个“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达120.8万辆,连续八年领跑中国车企。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上汽集团销量超30万辆,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

以上汽集团全球化战略主要承载者MG品牌为例,其明星车型MG4 EV和MG Cyberster不仅销量斐然,更是一举斩获了欧洲50多项权威大奖,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显著,让欧洲汽车制造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特别是作为一家具备国资背景的企业,上汽的优异成绩不免引起欧盟某些政界的额外关注与敏感反应,所以上汽才会成为欧盟委员会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头号目标。从这个逻辑上考虑,欧盟对上汽的“特殊待遇”其实是对上汽海外业务发展以及强大技术实力的一种肯定。

需要强调的是,上汽集团正在加速向用户型高科技企业转型,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更是技术功力深厚。十年来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研发投入接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了26000余项有效专利。

不久前的“向新十年 上汽集团新能源技术发布会”,就是上汽创新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示,在这次发布会上,上汽集团宣布依托固态电池、能量闭环、高效动力总成、智能底盘、全栈软件架构、全新电子架构等创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上汽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七大技术底座”全面跃迁升级进入 2.0 时代。

聚焦到大家最关心的固态电池领域,发布会上上汽宣布旗下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正式量产,它的能量密度将超过400 wh/kg,远超当下行业主流的液态动力电池。上汽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开发,具有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能更好、适用范围更广、物料成本更低等显著优势,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衍生出MG4 EV、MG Cyberster、荣威D7等多款明星车型的上汽星云纯电平台进一步升级,提升节能降耗水平,将通过能量闭环技术,挑战纯电整车能耗“每度电12公里”的行业记录。上汽绿芯电驱系统,功率密度将达到4.4kW/kg,领先行业平均水平40%以上。

连德国奥迪都推崇备至的上汽零束智能车全栈方案,将升级至3.0版本,实现“中央集中式+区域控制”,支持L3级量产自动驾驶,将于2025年全面落地。未来不仅是上汽自主品牌,包括上汽奥迪的高端智能电动新车,都将应用零束全栈方案。

在 “向新十年 上汽集团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携多项行业尖端科技成果集体亮相,这些技术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对于科技爱好者和行业观察者而言,这场发布会无疑是洞见未来汽车技术潮流的窗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事实证明,以上汽集团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全球市场展现中国智造的强大竞争力。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进程,智能电动技术的全球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不是区区欧盟所谓的“反补贴税“能够阻挡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