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机会,但是也有很多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发展带来的争先恐后,还有不甘落于人后的着急,当然也有大家彼此竞争的内卷。

所以,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需要一片栖息之地,一个能让自己放松减压的时间或者方式。

曾经,我看到有的成年人哼着儿歌,也有人像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看着他们的打扮和状态,我非常理解他们,在那一刹那他们是放松的。

人其实能够追求到一种松弛感不容易,因为在江湖里,很多人都像紧绷着的弦,担心这,担心那,恐惧这,恐惧那,既怕落于人后,后想另辟蹊径。

我还是觉得大多数人的辛苦,其实是由内心的世界观带来的,嫉妒,攀比,贪婪,恐惧等等,其实特别消耗内心的精气神。

一个人的失望来自于落差,包括对自己的失望也是因为落差,这种落差其实是对自己的不了解。

当然,既然有落差,也势必会有升差,这个词是我自己想的,大概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突然间向上的跨度,有点远超预期的意思。

比如考试,目测自己的实力是80分,考了60分就会有落差,然后心情不爽,但是也有可能考90分,这个就是超预期,一般心气会飘起来。

人这一辈子,不是总在自己的能力轨迹上面运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落差与升差之间震荡,但有人会因此错估了自己的实力,有落差了就轻视自己,有升差了就飘飘然。

人会有很多机缘,如果没有定力,那么就会被一系列与实力不符合的事情牵绊。

我觉得还是要坚守自己的本心,要明白自己几斤几两,这个很重要。

一旦领悟这个,即使别人冷嘲热讽,自己也会岿然不动,因为价值摆在那里,自己什么能力自己清楚,而遇到了很多高于自身的机缘,也会谨慎对待,不会冒进。

2000年后的一些时间里,很多行业都蒸蒸日上,那时候各行各业想的都是扩张,合作,投资等等,不少人都觉得这是自己的本事。

其实,就是时代吹起来的一阵风,有很多机会和机缘,有不少人盲目扩张,曾几何时,很多人都以自己认识某些人物为荣,甚至有些人会说某少爷某公子想一起搭伙做买卖,说白了就是人家出一个名头,而他们出钱。

反正,以现在的视角去看,出钱的基本也都不太好,生意大多数都黄了。

就是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好大喜功冒进了,以至于把之前的积累都折进去了。

在投资里,也有这种说法,就是价格可能是市场先生的随机漫步,但是长时间去看价格一定会围绕着价值进行波动。

时代的风向过去之后,超出真正价值的东西,最终都会尘埃落地。

举个例子,在北京某个区域,就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用一手新楼盘的价格硬拉房价,我当时看到它的开盘价,心中暗想,这就是一场阳谋和消费者智商的较量。

有点像拉了十几个涨停板等散户接盘一样,手法很相似。

这个地方的二手房均价在4.5万左右,结果开了一个新盘,直接开盘价定在9万左右,这是在五环附近的价格,而且没什么太好的商圈。

然后,当地二手房主第一时间上调了自己的挂牌价,一夜之间均价从四万多上到了六万多二手房。

在后面漫长的岁月里,二手房能卖出去寥寥无几,新房大家也只是观望再观望,有价无市。

情绪没了,这种都属于右侧交易,和价值无关了,心气顶不上,大家也不是买涨不买跌。

即使买涨不买跌,也有个限度,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样的策略,人家也会免疫。

其实,有价无市是最无意义的事情,拿出一个臭袜子,我标价8个亿,那得有成交量才行,没人买,就没什么意义。

当然,很多人购买,都是靠情绪靠随大流靠铺天盖地的消息,但是心气不足的时候,风口不在的时候,一切归为理智之后,价格还是会围绕着价值波动。

很多投资的人有一个极大的误区,他们总认为只要是好东西,就会一直涨,这很无语。

因为他们能看到的所有好东西的价格,已经被市场给足了价值溢价,其他的一直涨,都只是在散户自己的臆想之中。

就像北京有25万一平米的房子,说白了它可能就是位置好,同样的房子放到河北,也就几千块一平米。

所以,它之所以有25万的价格,说明位置的价值已经体现了,甚至超额体现,这个价位接受,大概率就是炮火。

我们要此一时彼一时,很多人觉得以前一直涨未来就一直涨,主要有个问题,就是可能心气不在了,这个也很重要。

凡事看开一点,有些东西的价格,真的不适合投资,甚至不适合消费,所见即所得,都弄回家很麻烦的,看看就行了。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偏见”之中,只不过有些人更为客观,有的人极为狭隘。

这种偏见我认为是中性词,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世界观。

由他的天生性格,家庭教育,知识构成,人生经历,思考感悟有关系,所以生活轨迹和经历越单一的人,就会越偏见,因为他没有见过或者想过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生活。

但是往往大起大落,走南闯北的人就会相对通透一点,因为他们经历的多,见识的广,对人对事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就像在股市里,有的人运气好一直赚钱,他就没法共情亏钱的人,他认为一定是那些人不够努力,一定是那些人不学习,一定是那些人不会思考,甚至会嘲笑他人。

这种人,如果自己的思维体系健全还好,如果真的只是经历决定思维,那么他注定很难理解其他人。

所以,大家会发现,同一个公司,有人,有人很舒服,和每个人所处的位置有关系,屁股决定脑袋,经历决定见识。

人活一个心态和心情,而落差则是最需要控制的一个因素,心性不足的时候,落差越大,人越容易状态不好。

所以,对于一个事物客观认识就很重要,同样是赚了钱的老板,有的就认为是自己的能力,这种人往往会飘飘然,因为能力是一直具备的,然后就会一直做下去,等机遇没有了,也会失败。

但是,有的老板也赚到钱了,从一开始他就会思考,自己的成功和很多因素有关系,不可复制,即使是自己也不能复制,所以他懂得激流勇退,不失败,不大量回撤,就不会有落差。

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就是因为下降时候的落差,更难让人接受。

其实,无论涨跌,只要偏离了一个人实际驾驭的能力,都是一种落差,都容易产生心态的失衡,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形态罢了,就像热伤风和风寒,都会让人不适。

所以,其实人的基因里,其实是不太愿意追逐有落差的东西,面对这些场景和机会,大多数潜意识都是望而却步。


天降横财,其实也未必是好事,只要驾驭不了,都不会很好。

我见过听过很多因为拆迁,兄弟反目,对簿公堂的,更有甚者还有更离谱的事情,都是压不住财,当初一直穷,可能日子也就过去了。

只要是落差,就会给人不适感。

这是骨子里的东西,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与此同时的教育原则就是要踏踏实实,要脚踏实地。

不过,有的人能驾驭,那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说白了还是要提升自己内在。

所以,台阶很重要,不仅是能脚踏实地,最重要的是拉近了落差感,一个高台让人望而却步,如果修建了几十个台阶,就没那么高不可攀了。

我一直认为,踏实的本质就是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很多人只是单纯追求财富,往往容易忽略了其他因素。

骨子里的东西太多了,曾经努力也好,忍辱负重也罢,不就为了以后不再卑躬屈膝了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