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利资产随大盘调整向下,板块热度有所回落。值得关注的是,恰逢上市公司分红季,随着上市公司股利陆续到账,覆盖了分红的全收益指数超额效应明显。


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自5月以来,$中证红利ETF(SH515080)$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较中证红利指数超额已达1.84%。而跟踪该指数的中证红利ETF(515080)也即将迎来二季度分红评估,预计结果将在月底前揭晓。


资料显示,上市以来中证红利ETF(515080)已累计分红8次,2020年-2023年每年分红比例分别为4.53%、4.14%、4.19%、4.78%。可预期的分红评估条款、连续的分红行为、以及相对稳定的分红比例,也吸引了不少红利投资者青睐。


资金面数据显示,随着二季度分红评估临近叠加红利资产回调,资金连续买入红利资产。上交所数据显示,昨日中证红利ETF(515080)7216万元资金净申购,近5日累计净申购额升至1.42亿元。$工商银行(SH601398)$$中国石油(SH601857)$



对于近期红利资产波动,华福证券观点认为,短期波动并不改变红利策略的长期有效性。低估值、高分红、确定分红的属性决定了红利策略长期有效:低估值组合相对高估值组合在长期上有明显的超额收益;而高分红、确定分红对应着充沛稳定的现金流,上市公司分红率与Cash ROA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东吴证券表示,低估值高股息仍然是重要的配置方向。 “资产荒”压力下,绝对收益资金仍有望增配高股息资产。当前长短端利率同步趋势下行,且禁止手工补息影响下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存在逐步走低的可能性,以保险资管为代表的绝对收益类资金后续预计仍将增配低估值高股息板块。而且高股息资产交易拥挤度尚未见顶,估值具备修复空间。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

中证红利指数近五年表现分别为15.73%(2019)、3.49%(2020)、13.37%(2021)、-5.45%(2022)、0.89%(2023)。中证红利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发布。指数编制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指数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