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效果行不行,还要继续观察

撰稿 | 胡清文

校对 | 童润馨

视觉 | 陈 晶

责编 | 汤白露

监制 | 李崇磊

在经历了为期19天的闭店深度调改后,永辉超市信万广场店于6月19日上午9:30重新开业。经过胖东来团队的改造,该超市原有单品下架了10841个,占比81.3%;新增了12581个单品,新增占比高达80%。调整后的商品结构与胖东来的商品结构相似度超过90%。

根据胖东来团队的改造方案,永辉超市信万广场店的员工工资从原先的2500元/月提升至4500元/月,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此外,员工还将享受到增加的年休假福利,满一年即可享受10天年休假,未来休假时间还将逐步增加。

“东来哥身上有光,胖东来人身上也有光。”这是半个多月前,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对于东来和胖东来的评价。

5月30日,永辉超市(601933.SH)董事长张轩松与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共同现身胖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拉开了胖东来帮扶永辉超市的序幕。

(图注: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调改动员会现场 图片来源:财联社)

时间倒转回2012年,彼时永辉超市带着8%的净利润增速,将新店开到了胖东来的主战场河南新乡。这对于当时新乡商贸头部企业的胖东来而言,无疑是“贴脸开大”。

十二年过去,曾经的新乡“大小胖”如今成为享誉全国的“零售标杆”;而布局全国的零售巨头永辉超市,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洗牌中日渐式微。

正如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两位昔日劲敌如今一笑泯恩仇。这究竟是昙花一现的短暂甜蜜,还是一段商业传奇的开始,目前尚难定论。

01

内外夹击
永辉深陷困局

于东来在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调改动员会上指出,如今的永辉超市从公司高管到各个区域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都非常辛苦。

可惜这份辛苦却没有带来公司业绩的回报。永辉超市2021年亏损39.44亿元,2022年亏损27.63亿元,2023年亏损13.29亿元,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80亿元。门店数量也从巅峰时1440家,减少为1000家,超30%门店被关停。

业绩压力也投射到资本层面。3月20日晚间,永辉超市公告称,公司持股5.27%的股东京东旗下公司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宿迁涵邦”),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9075.0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

(图注:宿迁涵邦减持永辉超市股份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公告)

永辉超市在公告中称,宿迁涵邦减持原因系自身资金需求,但市场反应相当激烈。公告后的几个交易日,永辉股价不断下跌,3月25日永辉报收2.32元,相较于公告发布前已跌去9.1%。

今年以来,永辉超市的团队也不太稳定,人事变动频频。

1月3日,财务总监黄明月申请辞去财务总监一职,公司另聘吴凯之为公司财务总监。

2月7日,监事、监事会主席熊厚富辞去监事及监事会主席一职,随即公司董秘吴乐峰提交辞任申请,辞去董秘一职。

4月25日,副总裁吴光旺、林建华分别因能力不适应、身体原因,被罢免职位。

人事变动的同时,永辉超市还实施了战略收缩,出售了旗下的非主营业务。

4月26日,永辉宣布出售旗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永辉云金科技有限公司65%的股权,交易金额为3.36亿元,买家为纽交所上市企业信也科技的关联公司上海派慧科技。对此,永辉超市表示,交易所得的对价资金将用于公司日常运营。

然而,高管能换,资产能卖,连续三年失血重创,却不是简单修剪旁支便能解决的。为寻求破局,永辉选择了押宝胖东来。

02

求取真经
拟用一年恢复健康

押宝胖东来,永辉超市的信心源自胖东来在商超运营模式方面的成功输出。4月初,于东来率领高管团队开始改造长沙步步高梅溪店。员工涨工资、门店改政策、商品换结构,在短短三天内该店销售额便从原先的15万元增至100万以上,五一假期首日的销售额更是高达240万,翻了16倍。

整个5月份,步步高梅溪店平均日销133.18万元,日均客流1.16万人;调改之前,此店平均日销为15万元,日均客流2000人。如此一番华丽转身,看得同行永辉十分眼热。

张轩松随即携十余位高管奔赴许昌,向于东来“求取真经”。次日,于东来宣布决定帮扶调改永辉超市。5月31日,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正式闭店改造。

对胖东来,永辉给足了敬意;对于消费者,永辉也摆出了诚意。前不久,永辉超市公开发文道歉,此前因企业管理与经营理念不成熟,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此次将针对商品、价格、环境、员工四大方面,作出全面调改。

而于东来这边,有了前面步步高的成功改造经验,对于此次帮扶永辉,似乎胸有成竹。

在永辉超市调改启动分享会上,于东来表示:

用1年时间让永辉调整到相对健康的状态、用3年时间回归到非常健康的状态、用5年成为中国零售业像光一样的企业。

于东来还打算将调改后的新运营经验,带到全国其它门店

03

巨头的重症
胖东来也难解

对于疾重已久的永辉来说,胖东来开出的“良方”,是否真的能让这个曾经的零售巨头药到病除?

就此问题,财经光年咨询了几位行业分析师,一些分析师表示:

原本的顽疾还需自愈,把希望寄托在外来者的传经送宝上,并非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在改造传统商超这件事上,于东来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7年,之后的3年,大润发开始接受阿里的数字化新零售改造。之后的3年,作为数字化零售转型的成功样本,大润发风光无两。2020年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市值一度高达1263亿港元。然而好景不长,在低价电商、社区团购、会员制超市等零售新业态接连冲击下,截至6月19日收盘,高鑫零售市值仅剩141.19亿港元。市场上屡屡传出阿里计划清空高鑫零售股份,出售大润发的传闻。

阿里尚且如此,那么胖东来能行吗?

细观胖东来对于永辉的整改,其中最主要一点:卖场淘汰下架70%的原有产品,部分胖东来自营产品将在永辉上架。即胖东来变身商超上游,负责选品与供应链。

这种改造模式,与山姆、盒马等会员制超市,所使用的供应商合作贴牌模式如出一辙。究其根本,这种会员折扣制,线上线下一体式购物商超,最重要的一个共性,无外乎在确保价格优势的同时保证高品质。价廉物美的背后是对供应链的高效管理。

这种模式在中国市场究竟可行么?失败和成功的案例都有。失败之如盒马,商品价格偏高叠加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业绩已出现降温趋势。而成功之如山姆,严苛的选品体系与供应链优势双重托举,在中国市场实现了超800亿年销售额。

短期来看,胖东来火爆社交平台的产品如DL精酿、DL洗衣液等,确实可以提升永辉超市的销量。但长远来看,胖东来“小而美”的产品供应链模式,在离开“区域性”主战场后,是否还能守住价格优势这条护城河,还需要经手时间的考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