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及重点品牌市场规模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4-2030年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全产业结构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全球及中国智能电表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规划指导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版)》

《全球及中国全息投影仪行业市场占有率分析及竞争战略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

《全球及中国电动工具市场竞争战略分析及投资建议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版)》

 

1.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及特征

智能可穿戴设备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智能设备,它是基于人体自然能力或环境能力,通过内置传感器、无线通信、集成芯片、多媒体技术等实现用户信息交互、人体健康监测、健康放松及生活娱乐等功能的智能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云存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断融合创新的最佳载体,具有可穿戴性、可移动性、可持续性、可交互性以及简单操作性五大基本特征,各个特征的具体内涵如下表所示:

 

而从产品的性质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针对普通人群,通过运动监测、肌肉放松、康复理疗等方式实现用户的自我健康管理和健康状况改善,代表性产品包括健康手表、可穿戴按摩仪、智能腕带等常见产品,以及智能服装、书包、鞋袜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而医用级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服务对象为各类疾病患者人群,为特定疾病患者人群提供监测防范和对慢性病患者人群进行治疗指导,代表性产品有血压计、血糖仪、血脂检测仪、可穿戴心率除颤器等。

 

可穿戴设备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研究者深入研究可穿戴计算领域,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学术界、产业界广泛关注。2012年因谷歌眼镜的亮相,被称作“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创新空间逐步收窄和市场增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了智能终端产业消费电子产品发展主力。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健康意识越发强烈,健康观念逐渐从“有病才医”向“无病预防,有病干预、注重康复”转变。为迎合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智能可穿戴设备加入健康功能,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同时也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种类更加丰富。从应用场景来看,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应用于健康监测、康复护理等健康领域。

2.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规模

1)全球市场情况

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2014年-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51.69%,其中,2020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4.45亿台,同比增长25.00%;2021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5.34亿台,同比增长20%;预计2021-2025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为26.28%,2025年预计出货量将达到13.58亿台。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中国市场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的购买力逐渐增强,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了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2016-2020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由175.2亿元增长至63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8%。伴随着未来居民健康的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行业相关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573.1亿元。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其中,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目前行业市场上的主要品类。2016-2020年我国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由147.9亿元增长至50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11%。消费者对健康保养需求的日常化和大众化对行业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预计2025年我国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10.5亿元。

3.智能可穿戴设备细分市场状况

按摩仪器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出的新一代保健器材,通常运用机械、电子、电热等技术方法模拟各种按摩手法,旨在帮助器具使用者缓解疲劳、舒缓神经、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保健强身效果。按摩仪器的技术原理包括机械按摩、气囊按摩和弱电流脉冲按摩等种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转变与提升的背景下,按摩仪器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而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按摩装置实现了精确化和小型化控制,用户体验的优化也进一步推动了按摩仪器的市场发展。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按摩仪器市场规模达到144亿元,预计于2027年将增长至2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65%。

按摩仪器主要分为大型按摩仪器和小型按摩仪器,大型按摩仪器主要为具备全身按摩功能的按摩椅、按摩床垫等,而小型按摩仪器则为作用于特定部位的便携式按摩产品,例如头部、颈部、腰部等按摩产品。相较于按摩椅等大型具,小型按摩仪器因其客单价低、体积小、便携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增速较高,目前市场占比已经超过大型按摩仪器。随着用户对按摩仪器便携属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产品应用场景与智能化的需求,更为精巧的可穿戴按摩仪应运而生,如可穿戴颈椎按摩仪、可穿戴腰部按摩仪等。

4.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1)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健康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5,974元提升至2021年的35,128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8%。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及健康消费意识都随之提升,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消费有望同步增长。

2)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逐步增长,整体健康意识觉醒

在健康意识逐步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持续增加,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2017-2021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由1,451元提高至2,115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由7.9%扩大至8.8%。2020年人均消费支出略有下滑,而随着宏观经济复苏,未来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望延续增长的态势。同时,消费升级促使消费需求从“刚需消费”向“生活品质”转变,消费者更加关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以改善生活品质,进而促进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3)“亚健康”群体扩大化,职场人士颈腰椎问题突出

近年来,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高强度的工作导致职场人士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长期受到颈椎、腰椎及血液循环不畅等慢性病的困扰。据报告显示,在70前、70后、80后、90后、95后、00后这六个年龄段的人群里,95后健康自评分最低,00后近一年健康困扰数量最多,中青年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此外,办公群体颈腰椎问题突出。在电子化办公的场景下,职场人士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容易导致肩背酸痛、颈椎腰椎僵硬、眼部疲劳肿胀等。据报告显示,白领群体腰椎/颈椎问题占比达到67%,与睡眠问题并列为最普遍的职场健康问题。职场人士广泛受到健康困扰,促进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4)商旅办公人群规模扩张,可穿戴健康产品市场广阔

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产品与服务贸易的日渐活跃,我国差旅群体规模持续扩张。以高铁为例,据国家铁路局统计,2019年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35.8亿人次,2016-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9%。职场人士在高频商旅过程中普遍存在身体不适等现象,随着消费者在长途旅程下对舒适性的需求提高,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呈现增长趋势。职场人士的工作属性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增量客群,适用于旅途和办公环境的可穿戴式理疗健康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商旅人群个人护理与健康保健的需求。

5)日常养生护理需求持续提高,带动可穿戴设备需求释放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消费目的由患病后的医疗型消费向患病前的预防型消费转变,日常养生护理需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报告显示,健康养生成为2020年青年人消费前三名,占总消费比重的26.11%。90后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保健、按摩等健康相关消费持续增长。相较高客单价、受地域限制的定点消费模式,智能可穿戴产品兼具时尚美观与自助便携的优势,而产品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将持续推动可穿戴设备的推广与普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