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日,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以下简称“北京基地”)迎来第35,000台/套CT设备的正式下线发运。


北京基地作为国产高端医械制造数十年发展的缩影和创新高地,此次35,000台/套CT设备下线,是GE医疗在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公司融合全球与中国智慧的重要里程碑。


从其企业微信报道看到,GE医疗全球MICT供应链总经理 Mahesh Kapri也在现场参与了小型的庆祝仪式,并在现场发表简短致辞:“北京基地作为GE医疗全球MICT最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其始终保持世界级一流的安全、质量、交付速度、智能制造创新等卓越指标,源源不断地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患带来高质量的CT产品。”


事实上,作为全球CT技术的领先企业之一,GE医疗一直以来引领着CT技术的前沿发展,将国际创新技术引入中国。同时,基于全新升级的中国战略,GE医疗已将更多中国智造的产品带向全球。


01

GE医疗北京基地交付35,000台/套CT


据了解,此次北京基地交付35,000台/套CT,是GE医疗北京基地融合全球与中国智慧的无界创新成果。GE医疗中国凭借本土研发团队约1,800人、研发实验室超过160间,推动前沿高端创新成果落地,解决中国医疗行业和临床面临的挑战。


此前,全世界最快的0.23秒转速超高端CT,全新量子平台 Apex Expert正是无界创新的北京基地产物。


据悉,全新量子平台Apex Expert搭载33MHu x 1300mA高能量子球管与16厘米高清宽体探测器,将核心影像链推升至0.23秒转速;结合SSF2第二代全心冻结技术,实现了19.5毫秒的时间分辨率,不仅能在任意心率条件下(高心率、心率不齐、自由呼吸),提高心脏扫描成功率,更可实现覆盖冠脉、心肌、瓣膜、大血管等各个细节的精准“冻结”。在保证心脏扫描成功率的前提下,实现低剂量高清兼得的心脏图像,大幅提升检查效率,帮助医生做出更加精准的诊疗建议。


GE医疗中国首席技术官孙旭光介绍称:“从北京基地第一条CT产线的建立,到如今35,000台/套CT正式下线发运,我亲历了这里研发和生产的蓬勃发展,这其中也诞生了行业众多第一或重大突破。”


据了解,这些“第一”包括:第一台由GE医疗中国团队设计创新的CT产品进入市场、第一台全球最高端的256排CT下线交付、行业内第一个在医械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创新(智能测试机器人、手术机自动测试隧道等)的企业、第一个累计全球交付CT产品数量超过35,000台/套的生产基地等。


02

北京基地成为高端医械标杆

产品输出给全球


在GE医疗看来,35,000台/套是产量,同时也是中国智慧和中国创造惠及全球的代码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基地是GE医疗在中国的第一个制造基地,也是目前GE医疗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更是中国高端医械制造的标杆代表。


2000年,北京基地建立CT全球生产线。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北京基地已具备全系列、全产品线影像设备制造能力,其产品不仅涵盖从16排到超高端256排Revolution CT 、分子影像设备、手术机、血管机、乳腺机、骨密度仪等器械,还包括CT探测器、球管等关键零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GE医疗北京基地在2023年3月新增投产的高端核医学PET/CT,将推动2035年至少2500个县的“一县一科”建设,这对阿尔兹海默症、癌症、心血管等重疾精准诊治意义重大。


此前,面对GE医疗“无界创新”的战略升级,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曾表示:“创新应该是没有国界的,应该是融合的过程,大家要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跟中国最好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过去十年,我们在中国的研发团队创新并推出120多款上市产品,我们希望未来创新速度能够再加快一倍。”


目前,北京基地已成为中国高端医械智造走向世界、桥接全球和中国供应链协同的代表性名片,其产品出口占北京地区医械出口额约50%,GE医疗全球销售的每三台CT中有2台产自北京。同时,北京基地的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其带动京津冀超过300家、全国超过1000家供应商共同成长,其中包括超过160家核心的专精特新供应商企业,这一产业链供应链正将“无界创新”深链至全球。


可以看出,在中国医疗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GE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下一阶段:其由中国的研发团队联合多方力量开发,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不仅可以直接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其中国智造已经输出给全球。因此将国产化推向国际,才是今时今日的课题。


03

助推新质生产力

GE医疗在华百年发展


自1897年第一台X光机开始服务中国患者以来,GE医疗就开启了在华发展的百年历程。随着35,000台/套CT的下线,GE医疗中国“无界创新”战略与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也高度契合。


目前,GE医疗在中国拥有六大生产基地、内含七大工厂。同时,为了加速本土医疗创新生态的构建,GE医疗基于“无界创新”战略,自2021年开始陆续在北京、无锡、上海启动了三个创中心。三个创中心“一创一聚焦”,分别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打造针对供应链、影像链、数字链的孵化平台。


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GE医疗具备完整的核医学影像链路,覆盖从核素产生、药物合成、精准扫查、手术方案、疗效评估等全医疗路径。其北京、成都、天津基地的创新产品投产下线,与同辐原子高科的诊断药物合作等,都是对分子影像核医学未来重要的布局。


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GE医疗的医疗+AI模式,可赋能更多医疗场景,目前在全球拥有72项AI医疗设备授权,居FDA榜首。同时携手超过40家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引入了超过30项AI整合创新技术。


事实上,“融入本土”是不少外资在华发展关注的关键词。张轶昊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GE医疗的国产化融合了内循环、外循环、中国创新三大元素。


从内循环来看,GE医疗在国内的营收占全球总营收的比例高达15%,是行业平均值的将近两倍;而从本土生产比例出发,GE医疗在中国的销售额中80%是国产产品和服务创造的,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外循环来看,GE医疗每年在国内的采购额约为10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跟1000多家供应商、包含160多家核心供应商合作,支持发展。


在中国创新方面,GE医疗在中国获批的三类证中,77%为中国国内注册(中国团队研发、在中国申请注册的产品技术),远超前十名跨国药械企业27%的平均值。


——


根据灼识咨询估计,2020年国内医学影像市场规模约537亿元,预计2030年接近1100亿元,2020-2030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7.3%,约为全球影像市场复合增速两倍左右。该赛道在整个医疗器械领域中技术壁垒最高。


根据益普索调研机构与GE医疗联合发布的《中国国产医疗器械市场洞察报告》,在CT、MR等医学影像设备上,中国已成为CT全球第一大市场,CT设备整体国产化率从2012年的61%增至2022年的超90%;其中,高端/超高端设备占比更是从2012年的0%增至2022年的55%。


作为全球医学影像巨头,此次GE医疗35000台/套CT的成功交付,让中国智造成为世界级品质的代名词。而随着该公司对北京基地不断加大投入,可以预见,未来该基地将会有更多高端产品线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落地,同时以高精尖医疗设备更好、更高效地服务全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