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超30亿元,西王集团再次迎来发展考验。

近期,西王集团有限公司及关联企业山东永华投资有限公司、西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一关联借款合同纠纷案件(2024)鲁01执1541号,标的3042925723元,原告为滨州市重点企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企业由山东省滨州市多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

此前的公开报道显示,2019年7月31日,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市财金投资集团、西王集团、邹平市国投集团签订重点企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市财金投资集团、邹平市国投集团将共同成立资金规模达30亿元的重点企业发展基金,全力支持西王集团高质量发展。

其中,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亿元,滨州市财金投资集团、邹平市国投集团各出资5亿元,该基金的设立也主要是为了帮助西王集团化解流动性风险,纾困优秀民营企业。

而2019年恰是西王集团“风雨飘摇”的一年,那一年西王集团先后被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前后两次执行标的合计超过1.4亿元。

被列入被执行人的原因是由于西王集团作为担保方所承担的担保责任,该事件属于“齐星互保”事件的后遗症。

2017年3月,齐星集团被曝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各类债务,西王集团核心上市公司西王食品(000639.SZ)的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29日,西王集团对齐星集团及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余额为29.073亿元。截至公告日,西王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到期未偿付债券规模为79亿元。

如今,三年多时间,西王集团已慢慢走出“齐星互保”的泥潭,但如今似乎又再次陷入困境,这次再次被列为被执行人就是直接的说明。

这次困境似乎来得更猛烈——不仅所涉金额更大,超30亿元。而且今年以来,西王集团旗下西王粮油有限公司、山东永华投资有限公司、西王糖业、西王投资等多家子公司股权纷纷遭到股权冻结。

以案号(2024)鲁16执保14号为例,西王集团旗下山东永华投资有限公司被公示冻结股权、其他投资权益1000.0万。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除了前文提及的涉讼债务,西王集团还有经营债务共33笔,金额105.50亿元,其中债券信息债务9条,股权出质债务22条。

更加不利的是,西王集团旗下核心上市企业西王食品表现不佳——根据此前披露的业绩,2023年西王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5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56%;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12.98亿元,同比减少8.6%。

并且,自2021年以来,西王食品已连续4年收到年报问询函,其“大存大贷”被质疑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截至2023年末,西王食品的货币资金为17.2亿元,其中,14.22亿元的货币资金属于定期存单,被存放在关联公司西王集团财务有限公司;2023年西王食品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合计18.77亿元,借款利息增加导致了财务费用大增58.97%,合计1.21亿元。

诸如此类的难题将给刚刚“缓了一口气”的西王集团重压,西王集团该如何破解呢?

公开资料显示,西王集团始建于1986年,历经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两大实体产业为主的全国大型民营企业,控股3家上市公司、1家财务公司、4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曾荣获“中国轻工业发酵行业十强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绿色工厂”等称号。

重压之下,或许也留有转机。一方面超30亿元的被执行金最初设立就是为了帮助西王集团纾困,尽管这次被置于公众视野,进入司法执行阶段,但作为滨州邹平市发展近40年的龙头企业、优秀民企,西王集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一如在2019年的关键支撑,这次困局当地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另一方面,尽管西王食品等核心企业业绩呈现下降,但也有积极信号——例如,2023年报告期内西王食品植物油类产品毛利率为16.68%;营养补给品类产品毛利率为26.90%,均出现了环比增幅。

更为重要的是,西王集团“优秀”的一面并未改变,这是其能长期得到当地国资国企支持、社会对其信任的原因。

目前,西王集团正聚焦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两大主业,将企业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之中,全力实施“做大粮油、做精特钢”两大发展战略,打造“国家粮油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国家高端稀土特钢新材料保障基地”两大国家级基地。

西王集团的发展口号是“打造百年基业,建设现代西王”,如今已来到第39年,面对当前的发展困局,或许这也是西王集团“斗罢艰险又出发”的一次关键作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期待拨开云雾见月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