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2023年度的保险市场数据时,我们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在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在内的七大国内传统老牌保险公司中,储蓄险种的保费收入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根据公开报告披露的数据,由这七大保险公司销量排名前五的产品组成的35款产品,累计实现了5601.83亿的保费收入。

这些产品中,除了三款保障型险种外,储蓄险种占据了绝对多数。依照行业整体占比来看,相当于占据了整个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的 10.93%,人身险公司的 15.83%。

储蓄险包含哪些类型,为什么会占据这么高的比例?

储蓄险作为一种结合储蓄与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型增额寿险:这是储蓄险中最基本的形式,特点是投保人缴纳保费后,保单的现金价值随时间递增,保单持有人可以在需要时通过减保或退保等方式领取现金价值。这类产品通常有明确的收益规定,,其收益稳定,适合追求长期稳定增值的投资者。
2、快返型年金险/两全险:此类保险强调“快速返钱”,如国寿鑫享未来两全保险,通常在投保几年后就开始返还保费,且部分产品会配以万能账户,让返还款项继续增值。这种类型的保险适合对现金流有一定需求,同时希望保持资金增值的客户。
3、分红险:分红险在提供基础保障的同时,还能根据保险公司经营情况分配红利给保单持有人。分红收益并不确定,但产品可能提供额外的非保证收益,适合寻求长期投资并愿意承担一定风险以换取潜在分红收益的投保人。

储蓄险产品设计旨在满足不同人群的长期储蓄和财富规划需求,从稳定增值的增额寿险,到注重流动性和中期回馈的快返型产品,再到含有不确定分红收益的分红险,每种类型各有特色,适应不同的财务规划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储蓄险之所以能在这些保险公司中占据如此高的比例,一方面源于其满足了市场对于长期稳定增值和财富传承的需求,特别是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长期投资产品;另一方面,储蓄险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灵活调整,这一点在高净值人群中尤为受欢迎。

在销售方式上,储蓄险通常也作为保险公司的主要直销品种,同时也包括银保渠道的销售。造成这一现状,除了这两种渠道相对比较容易达成其销售目的外,实际上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其保障型产品营销能力的不足。这一情况在银保渠道和保险公司自营渠道的表现同样都是比较明显的。

储蓄险热销非普适所有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储蓄险确实因其独特的增值特性和长期稳健的财务规划功能,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青睐。它为投保人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的财富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传统投资渠道收益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储蓄险的优势显得更为突出。比较明显的就是过去热销的3.5%的增额终身寿险,几乎成为了各家保险公司,各个渠道竞相销售的“爆款”。
然而,储蓄险的热销并不能一概而论地适用于所有人群或所有需求,其选择和评价应置于更加宽广的保险需求和市场环境之中来考虑。

保险的核心价值和首要目的是风险管理,而非简单的储蓄或投资。保险的最基本功能是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经济上的风险保障,以应对生活中可能遭遇的不可预见事件,如疾病、意外伤害、财产损失等。因此,购买保险的首要动机应该是为了获得这种风险保障,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财富增值手段。

在种类繁多的各保险产品中,虽然部分保险产品(如储蓄型保险、年金保险等)具有储蓄或投资的特性,可以辅助个人进行财务规划,但这并不能等同于保险的初衷甚至其主要作用。将保险单纯视为强制储蓄或投资工具,可能会忽视其最重要的风险转移功能,导致消费者在没有充分理解风险的情况下,过分关注产品的投资回报率,以此造成显性或隐性的销售误导。

财富管理,保障先行

在财富管理的整体框架中,保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财务规划体系。合理配置保险,是在确保基础风险得到覆盖的基础上,再去考虑财富增值和保值,这样才能构建稳健的财务安全网。
人们的财务规划和风险承受能力通常影响着保险产品的选择。保守型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储蓄险,而愿意承担更多风险的投资者可能会在保障基础上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型保险或其他投资渠道。同时,个人的财务目标,如退休储备、教育基金、应急基金等,也会影响保险产品的选择。
对于资产回报方面,不同的风险偏好的用户往往对于收益的波动性的承受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承受能力也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这就意味着,虽然储蓄险在资产增值和长期规划上确实有其价值,但并不能因此就可以说它们应当成为“主打”产品,对用户来说,是否优先考虑购买还需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当前需求和长远规划来决定。

选择保险产品时,应首先考虑个人或家庭面临的实际风险,如健康风险、生命风险、财产风险等,并根据这些风险选择对应的保险产品,如健康保险、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确保保险覆盖了最紧迫和最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才是配置保险的正确出发点。每个人或家庭的经济状况、年龄结构、职业特性、健康状况、未来规划等都大不相同,因此,选择保险产品时应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年轻家庭可能更关注子女教育和健康保障,而中老年群体可能更重视退休规划和遗产传承。
因此,在实施财富管理的策略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护现有的资产和收入来源不受意外风险的侵蚀,这是财富保值的基础。为此,遵循“先风险后收益”的原则,意味着在开始追求投资回报之前,首先要确保有足够的保障措施抵御未知风险。只有在个人和家庭的基本风险得到妥善管理后,再去考虑如何通过投资增加财富,这样的财富增长策略更为稳健和可持续。
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不确定性增多的今天,这种观念尤为重要,它提醒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要始终保持对风险的清醒认识和有效管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