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跨境出海”成为家电行业的热词之一。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中国出口家用电器41021万台,同比增长29.7%;1-5月累计出口173835万台,同比增长24.6%。

相较于空冰洗以及彩电等大家电领域,厨电行业一直以来更倾向于精耕细作国内市场,其海外扩张计划鲜少被置于聚光灯下。这一现象根植于产品特性、文化习惯差异以及技术和标准多样化挑战。

一方面,厨电产品往往对安装服务有较高要求,比如燃气灶需要考虑气源适配、油烟机则需匹配厨房通风系统。相比之下,白电产品如冰箱、洗衣机通常即插即用,对售后服务的依赖程度较低。海外市场的安装标准、服务网络建设成本和难度,使得厨电出海面临更多挑战。

另一方面,厨房电器的使用习惯与当地饮食文化紧密相关。例如,西方家庭普遍使用的烤箱在中国家庭中的普及率相对较低,而中式厨房必备的油烟机在西方市场可能需求不旺。这种文化差异导致厨电产品难以像白电那样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增加了市场细分和产品定制的成本。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厨电产品的安全标准、能耗要求等存在差异,厨电企业出海时需要额外投入进行产品认证和标准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其出海步伐。白电由于国际标准相对统一,适应过程相对简化。

正是这些纷繁复杂的挑战,使得厨电行业在迈向国际舞台的“跨境出海”征途中,步伐相对谨慎,热度略低于其他家电领域。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增速减缓,厨电行业从增量市场转入存量竞争新时期,众多企业开始积极调整视野,探索海外市场这片新蓝海,寻求新增长点。

以万和电气为例,近年来不仅加大了海外基地的布局力度,先后在泰国、埃及等地进行了工厂投建,同时还针对海外市场的不同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线。其中,燃气烤炉就是万和出口海外市场的拳头产品。据了解,万和在燃气烤炉的出口上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同行业的榜首位置,其产品也以稳定的品质、多样化的款式,和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一直受到欧美采购商与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如今,出口业务已经成为万和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助力,占到了整体销售收入的近四成。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万和出口销售收入为18.83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30.85%。2024年一季度,万和整体营收19.8亿元,同比增长23.53%,其中,出口营收超8亿元,同比增长超48%。

同样,对于方太、老板电器来说,海外市场不再仅仅是遥远的蓝图,而是实打实的业务拓展方向。方太早在2017年便入驻亚马逊美国站点,其海外市场的深耕细作,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是在品牌国际化层面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布局,方太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实现了产品线的国际化延伸,2023年在马来西亚推出的冰箱产品,便是其多元化战略的成功尝试。

老板电器也在加速拓展海外业务。2023年,老板电器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开启黄金海岸旗舰展厅,在东南亚,首家旗舰店进驻马来西亚。今年6月初,老板电器更是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公司计划拓展海外市场,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公司已在美国成立了一家销售子公司,马来和印尼子公司也会在今年设立。公司意识到海外市场的需求和国内存在差异,因此将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特点,进行产品定制和营销策略调整。”

相对于行业头部企业来说,华帝的海外营收占比明显偏低,占公司整体营收百分之十左右。对此,华帝方面表示,公司的海外业务主要由全资子公司百得厨卫负责,截止目前,公司在海外拥有300余个合作伙伴,产品覆盖全球超过120个国家。公司一直在不断完善海外渠道建设和布局,并对渠道产品结构进行升级和优化,同时也稳步推进公司自有品牌在海外市场渗透率的提高,促进海外业务质效增长。

此外,有消息称,集成灶领域的领军企业火星人,现已在泰国等多个海外市场设立了经销商门店。而森歌则在2023年进一步加快了国际市场的布局节奏,出口额实现高达58%的同比增长。

对于厨电企业而言,“出海”之路无疑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宛如一场错综复杂的探险。但一旦成功跨越,将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潜力和品牌国际化的广阔舞台。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中国厨电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力,加速驰骋在全球化的征途中。至于结果胜算几何,则取决于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差异化上的持续突破,以及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与深耕等诸多方面的努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