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02559.HK)发布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股份3909.1万股,中国香港发售股份390.95万股,国际发售股份3518.15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2024年6月20日至6月25日招股,预期定价日为6月26日;发售价将为每股发售股份5.00-7.00港元,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及野村国际(香港)为联席保荐人;预期股份将于2024年6月28日开始在联交所主板买卖。$嘀嗒出行(HK|02559)$ #“车路云”一体化提速,哪些股受益?#

综合 | 公司公告 招股书  编辑 | Echo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是顺风车行业最早的玩家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本次成功上市后,嘀嗒出行将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凭借轻资产运营模式,嘀嗒出行成为是出行市场中唯一连续5年盈利的出行平台。

在共享出行行业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后,嘀嗒出行本次香港IPO不仅仅为行业注入强心剂,同时也是资本与市场对顺风车业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可,行业增长潜力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

明星资本加持,千亿市场龙头挖掘行业新业态

嘀嗒出行的创始团队共有五人,均拥有谷歌、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从业背景。

创业之初,公司主要通过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共享私人乘用车的闲置车座,旨在创造更多交通运力,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后于2017年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为中国传统出租车行业赋能,重点发展出租车网约服务及优化出租车扬招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出租车搭乘次数计,2022年嘀嗒出行在中国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年,中国顺风车行业市场规模为55亿元,2018年,市场规模增至180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顺风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148亿元,以此计算过去十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51%。

对于一个“外表”高度成熟的市场来说,其增长率依然代表潜力,代表更多供给和需求。作为先行者及行业龙头,嘀嗒出行已做好充分准备把握不断增长的市场机遇。

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于2023年经营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顺风车交易总额为人民币86亿元,顺风车搭乘次数为1.3亿次,按交易总额计的市场份额为31.8%,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的市场份额为31.0%。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其中500万名或32.0%为2023年活跃认证私家车车主。

上述数据的背后是嘀嗒出行独有的轻资产业务模式支持,在共享出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与传统的重资产出行公司不同,嘀嗒出行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避免了高昂的汽车拥有成本,也无需向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补贴。以挖潜增效的“另一种出行方式”,实现以最小的增量成本快速转动起业务增长的飞轮。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私人乘用车保有量为2.75亿辆,预期到2028年12月31日将达3.78亿辆。同期,小型私人乘用车平均乘员只有1.4人,出租车每日行驶中的空置率也超过了30%,整体运力实际上出现了明显的浪费。从交通整体视野层面看,这些数据均为运力“冗余”。

同时,中国在2023年新增新增私人乘用车2610万辆的销量,新增量排名世界第一。

综合多方因素,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将导致主要城市车辆密度较高,增加拥堵。而导致全国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未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运力。

嘀嗒出行以此为出发点,挖掘顺风车行业的新业态,作为私家车车主顺路分享空座的互助出行,不仅不会给道路增加拥堵和额外排放,还能让车主乘客双方均可节约出行成本,同时实现点对点一站直达,灵活协商的高效品质出行,为城市交通可持续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嘀嗒出行的轻资产模式,搭配顺风车业态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吸引了大量明星资本的关注,2014至2018年,嘀嗒出行共完成了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蔚来资本$蔚来-SW(HK|09866)$、IDG资本、易车网、崇德投资、挚信资本、高瓴、京东$京东集团-SW(HK|09618)$、携程等。

轻资产模式助力,挖潜增效助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经过十年的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新业态逐渐成熟,不过不同于网约车和出租车赛道,网约车在当前背景下对人们日常生活来说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出行工具,是早期互联网接入后“换新”的产业之一。在“双证”合规浪潮之后,网约车已经偏离共享经济时期的状态。

而顺风车的需求是交通系统内天然存在并且一直都有的,真正的顺风车业态是共享绿色出行。

另一方面,出租车赛道目前仍处于转型中,传统行业正在利用更多外部力量进行改造,比如嘀嗒出行等平台,来强化夯实行业竞争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出行服务渗透率不断提高,嘀嗒出行也能走向不同能级的市场,嘀嗒顺风车目前已覆盖全国366个城市,包括大量二三四线城市,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自公司成立以来至2023年12月31日,已为约6940万名单独顺风车乘客提供了服务。

报告期内,顺风车平台服务为嘀嗒出行贡献了九成的收入。来自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收入分别为6.95亿元、5.15亿元和7.74亿元、分别占其总收入的89.0%、90.5%和95.0%。

此外,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毛利率依次为85.4%、79.5%、75.9%,始终保持在高位。毛利率的优势,同样反映出嘀嗒出行轻资产模式的特色。

根据嘀嗒顺风车大数据,以接单数据来统计,嘀嗒顺风车平均顺路程度已达85%。在大数据和AI合力赋能之下,嘀嗒出行可以为车主一趟行程智能推荐三单,同时基于智能路径规划,针对合拼订单,平均每一单可为用户节省近两分钟路上时间,每天累计节省250小时,进一步提升合拼效率。

综上,嘀嗒出行一方面保持了不给城市增添额外的系统性负担,又满足了自身的商业化需求。

“共享出行第一股”打开行业无限想象空间

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的诞生,不仅为顺风车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还让共享出行行业的想象空间被打开。

在强技术和高需求的市场背景下,共享出行正在逐渐从城市交通体系中的边缘力量转化为核心组成部分。

登陆资本市场的动作让嘀嗒出行的商业模式得到进一步验证,同时也有利于顺风车在中国汽车客运市场提升渗透率。顺风车用户委员会的郑杰先生指出,从渗透率和地域分布来看,顺风车以及顺风合乘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普及。

当下,顺风车的主流用户群体依旧集中在大中城市,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在更大的下沉市场、县域及乡村地区,蕴藏着顺风车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

作为顺风车新业态的龙头,区别于传统网约车和出租车的模式与经营理念也为嘀嗒出行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且先发优势明显,凭借自身独特的运营模式以及资本的得力加持,嘀嗒出行在港股上市后将实现价值的新一轮提升。

作者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