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转型升级,找准自身定位,一步步成长为医疗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宜昌人福),是亚洲最大的麻醉药品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已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14.97%;实现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16.88%。在宜昌市工商联发布“2023宜昌市民营企业50强名单”中,宜昌人福位居第五,成为明星企业。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湖北上市公司人福医药(600079.SH)的子公司,宜昌人福的发展颇为曲折,一度濒临破产。在经历了数轮转型后,最终在2001年完成改制,并在麻醉镇痛、镇静领域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实现逆袭。

宜昌人福是如何壮士断腕,实现凤凰涅槃?又如何华丽转身,成为国际知名制药企业?6月18日,在湖北省委统战部“促进民企转型升级”专题交流会上,身兼人福医药和宜昌人福董事长的李杰分享了宜昌人福的转型故事。   改制求生,三道杠下完成“三转”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国企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节奏,纷纷陷入亏损泥潭,“脱困”成为当时诸多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1995年,为走出困境,宜昌制药厂、三峡制药厂、民康等几家湖北宜昌本土药企共同组建湖北宜药集团,即宜昌人福前身。   然而,由于主打产品VC原料药受国际市场冲击,湖北宜药集团每年都亏损1000多万元,车间相继停产,员工情绪不稳,银行不肯贷款,企业濒临破产。   时任三峡制药厂厂长的李杰,调到宜药集团担任董事长之后,尝试改制求存。   但当时看上宜药集团的公司,大多只想收购优质资产,不愿解决债务和人员安置问题。李杰表示,他绝不能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历史罪人,对于合作,他划出三个“硬杠杠”:企业员工必须妥善安置,债务不能逃避,国有资产不能流失。   经过几十轮筛选考察,李杰最终选择与武汉人福科技合作,并于2005年完成改制。   在实施民营化改制的过程中,1000多名职工转变身份,企业与职工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激发和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政府转让资产、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这“三转”,让宜昌人福脱胎换骨,焕发新的活力。

更换赛道,深耕麻醉领域   改制成功后,企业如何找到新的出路?   公司团队仔细研判后决定断腕求生,放弃主导产品VC,转攻其他产品。   他们从公司现有200多个批文中逐一分析对比,最终选择麻药这个当时很不起眼的产品,将其作为盘活企业的第一步棋。   麻药是特殊药品,生产和价格受到国家严格管控,市场规模一直很小。当时美国全年麻药的市场规模达到10多亿美元,而中国市场仅为3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推进了10年,麻药应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最终,宜昌人福决定将麻醉药品作为公司发展新的突破口。公司从技术含量低、市场波动大、污染严重的原料药生产,正式转型到工艺技术复杂、附加值高、污染小的制剂精细化生产。

1999年底,宜昌人福麻醉药品的销量达到567万支,企业一举实现扭亏。到2000年春节前,宜昌人福不仅还清了所有欠债,还盈利100多万元,企业从此步入发展正轨。 

此后,宜昌人福继续以麻醉药品为核心,向重症、疼痛肿瘤、腔镜、外科等镇痛需求未被完全满足的领域持续拓展,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创新+国际化,实现双轮驱动   在李杰看来,宜昌人福要想实现快速发展,一靠不断创新,二靠国际化。   而要实现“创新+国际化”的双轮驱动,需要持续投入资金、持续吸引高端人才。   在创新方面,宜昌人福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12%以上,在研新产品涉及29类近300项,专利总数达到151项,建立了“立项一批,开发一批,临床研究一批,上市一批”的创新模式,为企业研发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20多年间,宜昌人福通过在中国、美国、欧洲兴建研发基地,搭建创新技术平台,筑巢引凤,吸引大批硕士、博士加入,并为他们设计了技术和管理双向的职业发展通道,制定多项激励措施,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安心心地搞研发、做项目。   目前,公司现已拥有一支1500人、平均年龄27岁的专业技术团队,建立了从立项到上市“五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研发体系。   国内市场打通后,李杰将视线延伸到了国际市场。第一关,就是要通过国际认证。2010年底,宜昌人福启动公司首个国际化项目——出口药品生产基地建设。   当时,国内精通国际认证的人并不多,李杰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在美国工作多年的制药专家于群博士,并以极大诚意邀请他加入宜昌人福。   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出口药品生产基地终于在2015年底建设完成。次年,该基地以零缺陷的优异表现通过了美国FDA的现场检查,成功将宜昌人福生产的药品送上了美国货架,实现了湖北省口服固体制剂出口“零的突破”。   产品出海,拉开了宜昌人福进军国际市场的大幕。  2016年至今,宜昌人福从原料、口服到无菌制剂生产线先后通过美国FDA和欧盟认证,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三级跳”,全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7年4月,公司将麻醉药品技术出口至印尼,实现中国此类技术首次出口。如今,公司产品已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市场取得了18个ANDA产品批件,国际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宜昌人福的转型经历,值得更多湖北企业深入思考和借鉴。”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明春认为,20多年来,宜昌人福不断转型升级,找准了自身定位,才一步步成长为医疗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


编审丨刘定文 编辑丨何辉 胡馨月  

新浪微博|@支点财经 地址|湖北·武汉·楚天传媒大厦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