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媒体称,国产新势力之一的蔚来,已经在近期完成了研发部门的架构调整,将原先的“感知”和“规控”团队进行合并,未来统称为“大模型团队”进行管理;原先的“集成”团队则重组为交付团队,运营模式不变。

管理层方面,重组后的研发部仍由研发副总裁任少卿负责,合并后的大模型团队则由原感知团队负责人彭超负责。

公开资料显示,任少卿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班,曾担任Momenta研发总监兼联合创始人,在2020年8月加入蔚来前,就已经是国际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风云人物。

彭超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曾担任Momenta高级视觉算法工程师。

本次业务调整后,任少卿表示,要放弃业界沿用多年的 “感知-决策-规控” 传统范式做智能驾驶,未来将逐步转向为端到端大模型范式,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实现高阶智驾。

分析称,在传统的智能驾驶研发模式中,感知、决策和控制通常被分为不同的独立模块,在面临道路的复杂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处理的情况。端到端大模型则可以避免的这样的问题:与传统的模块化自动驾驶系统不同,端到端大模型是一个整体,通过深度学习能够覆盖更广泛的行车场景,加速城区NOA等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落地。

可以说,大模型技术才是车企智驾的未来。目前,蔚小理的另外两家,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家的智驾上搭载了大模型技术:理想不仅自主研发了多模态认知大模型Mind GPT,还和火山引擎共同建立了智算中心;小鹏则是落地了端到端智驾大模型,并首发AI天玑系统。另外,哪咤汽车,广汽集团等车企,也在车载大模型领域纷纷布局。

4月12日,蔚来宣布NOMI GPT正式开启推送。蔚来称,用户成功升级NOMI GPT功能后,可以体验到大模型百科、无限趣聊、魔法氛围、趣玩表情、用车问答、AI场景生成在内的多项全新交互体验,享受智能AI赋能下的全新出行。自发布以来,NOMI 已经历超过130次版本迭代、超2,000项功能的新增及更新。

4月30日,蔚来面向Banyan·榕智能系统用户全量推送了全域领航辅助NOP+城区功能,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城区智能驾驶推送。根据官方的数据,截至发布会当日,蔚来已对全域领航辅助NOP+进行了充分的道路验证,全域道路验证里程达到1,207,977公里,覆盖726座城市,其中高速、城市快速路验证里程36万公里,城区道路验证里程达到84.7万公里。

蔚来董事长、创始人兼CEO李斌表示,蔚来智能驾驶2025目标是,智驾使用时长占比达80%,10倍安全于人驾。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