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车企价格战的战火愈演愈烈,越来越多合资品牌也卷入其中。

6月18日,一汽丰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显示,紧凑型SUV卡罗拉锐放售价9.98万元起,限时综合优惠3万元;紧凑型轿车卡罗拉售价7.98万元起,限时综合优惠4.3万元。这价格已经与同级自主车型锣鼓相当。

这不是个例,广汽丰田的汉兰达、第九代凯美瑞双擎、致在车型汽油版等等售价均有大幅下调。

业内人士认为,“合资汽车品牌大降价的原因,首先是品牌的销售表现疲软,通过降价来提振销量;其次是新能源汽车步步紧逼抢占市场份额,让合资品牌‘不得不降’。未来,合资品牌采取降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将成为常态。”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上,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被挤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49万辆,同比下降21%。其中,德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为18.6%,同比下降2%;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4.8%,同比下降3.2%;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7%,同比下降1.4%。

与此相对的,是自主品牌节节攀升的市场份额。同样来看5月数据,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7.6%,同比增长7.3%,其中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汽车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明显。

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歌猛进,是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的主要动力。可以看到,目前汽车市场的一个明显趋势是,拥有多样化新能源车型,并占据新能源市场较高份额的车企,市场表现往往更为强劲。以增长势头较猛的吉利汽车为例,新能源车正成为其重要的增长点。吉利汽车5 月批发销量为 16.1 万辆,同比增长 38.5%。其中,新能源车销量约 5.89 万辆,增幅为 145%,占整体销量的 36.6%。

整体来看,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自主品牌已经展示出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认可度。今年5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和零售份额均超过了 70%。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车企凭借 “电比油低”的优势不断抢占燃油车市场,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由此,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的优势地位极有可能还会不断扩大。

面对份额不断压缩的困境,许多合资品牌也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研发力度,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凭借着深厚的造车技术、资源渠道积累,合资品牌是否能够在比拼中再次重新占据领先地位,还需要时间去验证。正如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所指出的,汽车行业竞争的下半场不是收官战,或许比上半场还要漫长,甚至还有加时赛,因此,车企一定要坚定地践行长期主义,打持久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