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储能100人


行业老兵科陆电子(002121.sz)海外业务再传喜讯。

6月20日,在2024年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览会(EES Europe)上,科陆电子相继与SunService EOOD、PAX Solar 和 Ktistor等海外合作伙伴完成签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签约,既代表着科陆电子继续加码欧洲储能市场,也标志着其储能战略的再次升级。包括授权合作伙伴提供储能系统的调试和技术支持服务,并加大双方在电站开发及并购、项目EPC建设及储能系统采购业务等方面的合作力度等。

与此同时,在展会上,液冷储能系统新品Aqua-C2和EP Package全生命周期整站服务被科陆电子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意味着科陆储能业务在海外的定位正在从系统设备供应商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变。

科陆电子储能海外业务中心总经理张韶文接受「储能100人」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科陆以前只供设备,后续会供整套的解决方案,这是科陆希望释放给欧美客户的一个信号。”

从系统集成到EP Package

科陆电子此次发布的新一代储能系统Aqua-C2可以说是其多年集成能力和经验的“集大成者”。采用液冷技术,实现20呎集装箱容量4.2MWh。辅助功耗与上一代储能系统Aqua-C1相比降低了15%,可用能量增加35%以上,使用寿命增加25%以上,站级能量密度增加40%以上,对高海拔、盐雾、高温高风沙等环境的适应性也有大幅提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电池本体+专业集成”是保证储能系统能否做到“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最为关键的两大核心能力,对资金、技术等要求很高。

市场上各大电池厂家各有所长,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在这种情况下,系统集成商首先需要有识别电池好坏的能力,而成熟的系统集成商都会通过长时间测试各家电芯建立起一套筛选电池的体系。

“根据储能系统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工况,我们会和客户签订系统的性能质保,包括整个系统的衰减曲线,科陆会基于系统的要求和电池厂家签订背靠背协议。并且科陆和美的中央研究院一起合作搭建的模型,基本上覆盖了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电池厂家的数据。”科陆电子海外业务储能解决方案部总监高岩辉告诉「储能100人」。

在系统集成层面,科陆电子全栈自研3S产品,打造电芯-Pack-站级全链路主动均衡科技,通过DC-DC转换器实现电能在电芯间的直接转移,可将电池组中电芯间的电压差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显著减少了因不均衡带来的循环效率损失。

高岩辉介绍,根据科陆掌握现有的案例来看,通过采用BMS主动均衡技术,系统运行三年之后,可用容量会比被动均衡高2到5个点左右。

与国内市场侧重点不同的是,在海外,客户不仅看重一次性的初始投入,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也尤为重要,尤其在意运维和服务。

基于市场的实际诉求,科陆电子在此次展会上首提EP Package全生命周期整站服务战略,为客户提供从产品选型、站级规划设计、整站安装调试、全栈数据监测优化、统一运维和售后服务的储能整体一站式解决方案。

不过,扩大业务半径虽然让公司进入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市场,但也对公司的技术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签约的合作伙伴SunService EOOD、PAX Solar 和 Ktistor,双方除了在项目和产品上达成合作,科陆也通过专业培训赋能合作伙伴,让其成为科陆的服务商,可以实现对终端客户的快速响应。

海外储能业务再提速

众所周知,欧美储能市场拥有全球“金字塔尖”的技术和科技产品,且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业内预计,北美市场未来会保持一个快的增长速度,欧洲由于之前基数较低,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会超过美国。

有志于在储能行业长期发展的企业,都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甚至业内有观点认为,只有经历海外市场的检验,才能成为合格的储能企业。在国内市场日益内卷的当下,通过海外市场反哺国内是大多数企业的共同选择。

但走出去并非易事。美国的新关税(2026年)和欧盟“新电池法”的实施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更高标准的出口门槛。尤其是壁垒森严规则清晰的欧美高端市场,也被称为全球最为“挑剔”的市场。

张韶文对此感触颇深。“国内主要是看产品,只要拿到的认证满足要求,就认为你是通过的。但在海外,除了满足标准,把产品安装到当地之后,他们还会请第三方消防机构以及当地的消防部门来做验收,底朝天似的看所有的设计和消防是否合规。比如每个线缆应该用什么颜色,会一条条去看,DC线缆和AC线缆之间的距离间距是多少,会按明文规定拿着尺子去量这个间距够不够”。

在北美市场,有实际项目落地的中国电池和系统集成企业一共不过10余家。截至目前,科陆电子相继在北美市场拿下印第安纳24MW/63MWh储能项目、德州99MWh储能项目等订单,以科陆电子服务的德州TX10项目为例,根据Modo Energy统计,9个站点收益均上榜德州电站收益前30。

总体而言,海外储能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市场在文化习俗、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过去的经验也证明,在国内成功的商业模式照搬到国外不一定能够行得通。

基于此,如何实施有效的本地化策略,实现与本地市场的融合,将成为众多储能企业出海面临的头号难题。

张韶文介绍,科陆电子会联合合作伙伴探讨在海外建厂的可能性。预计2026年三季度之前,海外工厂会实现满产能释放,以应对不同国家的政策和法规。

此外,2023年9月,科陆电子美国储能公司正式成立,进一步拉近了科陆电子与全球市场的距离。“在美洲,我们目前有20多个人本地化团队,有17家签约服务商。”张韶文表示,在业务能力进行转型升级后,预计在2025-2026年,科陆在美洲市场的表现还会有一个比较大幅的上升。

科陆此次加码欧洲市场,预计到2026年,欧洲的业绩能够和美洲持平。

除了欧美高端市场,依托电网业务的海外渠道优势,科陆电子也在积极拓展亚非拉等“一带一路”储能市场。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光伏+储能”的经济性已优于电网建设甚至柴油发电,由于这些地区本身缺电,很多情况下客户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相对比较好推广。

“不管是欧美,还是一带一路市场,科陆始终坚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唯一的区别在产品的标准不同。”张韶文最后说。

Core ideas

「储能100人」通过对比近两年财报发现,科陆电子国外市场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4.73%增至45.77%,其中储能营业收入占比由19.61%增长至34.16%,2023年其储能业务营业收入为14.35亿元,同比增长106.73%,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拓展。

科陆电子最早于2009年涉足储能领域,是国内较早进入储能行业的企业之一。公司依托2012年获批成立的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并网工程实验室,积累了10年的储能电芯测试和研究经验,拥有较完善的储能系统集成能力,为储能系统的安全管控和高效使用奠定了基础。

美的瞄准了“新能源+储能”领域,收购科陆电子正是看重其作为老牌储能企业所拥有的深厚技术和市场积累。

美的入主科陆电子后,其在战略上更加聚焦,集中发力“智能电网+储能”两大核心业务。从资金、技术、制造、品牌到渠道,美的也给予了科陆全方位的赋能。

受制于历史包袱,科陆电子近几年的财务表现不佳。但根据其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已开始扭亏为盈,科陆的“业绩反转”依然值得期待。

——END——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