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有的人热爱数学,执着于数学,也有的人热爱质疑,执着于质疑。

一样米养百样人,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脑壳多了发型也就多了。在这个男人发型不再是统一寸头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主张和偏见,很不幸,互联网把大家凑在了一起。大家无所事事地忙着冲浪刷新的时候,或,或顾影自怜,或党同伐异,默默积攒库里南碎片,又或者寻找自己的情绪价值。

从各项经济数据指标来看,我们的焦虑是无处安放的:全国灵活就业人口2亿,2024年高考报名1342万,大学应届毕业生1179万。财政部数据是,1-4月份,国内增值税25787亿元,同比下降7.6%,消费税6385亿,同比增长8.3%,企业所得税17898亿元,同比增长0.9%,个人所得税5007亿元,同比下降7%,非税收入13988亿元,同比增长9.4%。林林总总的数据,有不一样的解读,也有不一样的答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的焦虑无处安放,但情绪总归是需要宣泄的。《好汉歌》都说了,“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比较文明的时代,路见不平一声吼也可以,风风火火闯九州可以,出手还是尽量不要出手,这样容易判定是互殴。路见不平一声吼,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网络游侠越来越多。网络游侠们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热点也越来越多,感谢微博的运营,也要感谢抖音运营和微信社群和朋友圈,我们几乎每个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那么一个全民参与的热点话题,就好像一场又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大的高考命题作文一样。这是一件参与零门槛,收益却很明显的事情。

我们可以用魔法击败魔法,也可以用魔法捍卫信仰,用魔法重建共识,用魔法统治魔法。在共识坍塌、抽象横行的当下,躲进小楼成一统是奢望,也是乡愿,魔法却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姜萍故事出现之前,网络游侠们吹响了网络集结号发起冲锋,还是因为山东菏泽出了个郭有才。郭有才引爆舆论热潮是在2024年5月,也就是上个月,却总给人以恍如隔世的错觉。相比较郭有才,姜萍事件的持续火爆和持续热议,确实是始料未及的。原因嘛,很简单,姜萍身上有太多标签,值得网络游侠们挖掘和开垦:17岁的雨季少女、中专、数学、老师、苏北、江苏等等,更巧的是,这件事发生在迷人的6月。这是高考的季节,也是中考的季节,也是毕业的季节。

四美具,二难并,不洒潘江,不倾陆海,不申己怀也的确说不过去,既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粉丝,也对不起这泼天流量背后被算法操控的富贵。

姜萍这一幕,让我想起“让子弹飞”的经典一幕,六子只吃了一碗粉,胡万却说他吃了两碗粉要给两碗的粉钱,六子只能剖腹自证,以示清白。这一幕不是在县衙审法,却是在讲茶大堂。江湖有江湖的规矩,但江湖规矩是飘忽不定,上下浮动,我想,姜萍如果站出来自证,网络游侠会追问姜萍,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什么时候结束,宇宙有多大,生命如何诞生?…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但袍哥总会有自己的算计,网络舆论嘛,身经百战的人都知道,虽然数学不会就是不会,但文无第一,网上吵架只要单方面宣布自己获胜那就是最终的胜利者。热爱质疑,执着于质疑的人也都知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是网络论战的最佳打开方式,胜利者不受审判。

姜萍这件事到现在还在热议,让人觉得无趣,也无力。事情可能就是这样,世界也就是这样。从一个励志故事转向此起彼伏的质疑,或许也因为我们的感动被过度消费,互联网上“摆拍”或“杜撰”的或是感动或是愤怒或是无力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每时每刻都在迭代推送,让人应接不暇,也让人防不胜防。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愿意相信奇迹了,也不愿相信热爱了,不敢感动,也不敢愤怒,战战兢兢的等候最终反转,或冷眼旁观,云淡风轻地等待官方的定调和通告。严格来说,新闻有它的阶级属性,大众需要娱乐,不一定需要新闻。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相信姜萍这个故事和质疑它的其实是两个群体,他们本该按照各自的轨迹生活,老死不相往来。不过,命运的齿轮转动了,两个群体最终在互联网交织,又因为姜萍挤在了一起,他们一个个理直气壮,谁都不服谁。相信姜萍的人似乎更喜欢短视频,质疑姜萍的人似乎更偏好图文。

有的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也有的人即便看见,也不相信。相信姜萍也好,质疑姜萍也罢,这桩喧嚣背后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社会共识尚未坍塌——质疑也好,相信也好,始终还是有一个公约数的,那就是——对教育的认可,对知识的尊重和敬畏。千百年来的科举制度,千百年的历史传承,教育依旧是除了赚钱之外人民群众所相信的信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通过教育确切的说,是考试改变命运,是国人最朴素的信仰和认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姜萍事件反映出来的是,大家对教育现状和程序正义的不同理解。共识还是有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质疑姜萍的人,是一群可悲的人。从姜萍事件发酵来看,提出质疑的,其实大都是“正规军”,是改革开放后教育体系的受益人群,也是现有的教育秩序的遵守者,捍卫者。他们所信奉的是,高考改变命运,中考分流到高中备考,高考再到大学,大学毕业或是再考研,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划,循规蹈矩,最后就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一份安稳的人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质疑姜萍的人是在捍卫学术,捍卫教育程序正义吗?不。他们是在捍卫自己所信奉的秩序,他们在用魔法捍卫信仰。在线下教育培训坍塌,学区房幻灭,高考生和毕业生激增,以及,灵活就业的当下,秩序被打乱了,之前的教育范式失灵了,教育模式也失灵了,之前的路走不通了,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候,也就只能磨刀霍霍向姜萍了。质疑姜萍的人,是时代的丧家之犬,也是可悲可怜之人。魔法捍卫不了信仰,魔法也重建不了秩序。

虎扑社区是质疑姜萍的大本营之一,曾几何时,虎扑网流行的名言是,“专科人上人”、“大专都是人上人”,今年,大学应届毕业生是1179万。执念成了妄念,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质疑者们别忘记了,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我看来,姜萍的故事在当下之所以显得弥足珍贵,仅仅因为一个词——热爱。在没有案例可以参照,也没有了路径可依赖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回归内心。于我而言,从心,也叫怂。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你我皆失路,你我皆过客。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