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康股份(SZ301085)$  

在数字经济潮涌与大模型井喷的时代,算力正如水、电一般,逐日成为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可以说,谁拥有了算力的主导权,谁就捏住了面向人工智能的头等船票。


这样的时代巨浪下,我国的算力也已步入高速发展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更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而在进行全国“算力网”的布局中,存在不同的市场主体角色,包括阿里、华为、电信运营商乃至其他算力服务商,都有自己的主张。


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算力网风云”系列报道,围绕中国算力一体化体系建设现状、难点与堵点、产业链机会等进行全方位解读。在对国内算力网现状进行5篇稿件解读后,接下来的系列稿件将重点关注算力上中下游产业链企业如何参与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以及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铺开,相关产业链未来的发展空间、投资机会。


算力产业链系列稿的第八篇、亦即专题第十三篇稿件重点关注云计算厂商。当前,我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参与方主要包括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厂商。作为数据中心行业的新晋力量,云厂商们业已发展成为数据中心市场的一块重要版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北京报道


近年来,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中国的数据中心行业也驶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参与方主要包括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厂商。


其中, 基础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提供基础电信业务的企业,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则是专门提供数据中心机柜租用、宽带租用等服务的企业。


相对而言,云厂商是数据中心行业的新晋力量。过去十余年,伴随着云计算市场的不断壮大,云厂商们纷纷自建数据中心,并发展成为数据中心市场的一块重要版图。


因此,在“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过程中,云厂商也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腾讯云计算产品架构师总监曾君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首先,云厂商作为算力提供者,可以将自身的冗余算力和闲置算力通过统一调度平台提供给其他需求方。


其次,云厂商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非常多的技术沉淀和积累,可以为算力网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除此之外,云厂商还可以参与算力网的标准建设。


而从另一个维度来讲,现在火热的AI大模型催生了巨大的智算需求,但这又是一块十分稀缺的资源,所以如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能够提供优质的智算资源,那云厂商也会变成算力的需求方。


“长征”只迈出第一步


根据顶层设计,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将是促进全国范围内各类算力资源高比例、大规模一体化调度运营的数字基础设施。


从技术层面,要想通过一个平台去统一调度不同的计算资源,难度并不大。现在,很多云厂商其实都已经通过API的方式,接入到统一的算网调度平台。


曾君亮认为,API的接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现在通过API接口,虽然能够把各个云厂商的资源给申请出来,但后续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


比如,云厂商提供的算力会相对丰富,有物理机,有虚拟机,甚至还会有一些封装之后PaaS类服务,但其他的一些算力提供方,可能只有纯物理机的资源。


这意味着,调度平台接入的算力资源也存在差异。所以接下来,调度平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屏蔽不同算力形态和性能的差异,从而为客户提供一致的体验。


另外,客户从一体化算力网中希望获得的肯定也是敏捷、弹性、有性价比的算力,这就要求调度平台能够对接入的算力资源实现敏捷弹性的调度。因此,调度平台需要解决如何感知不同算力池子大小、算力使用情况的问题。


还有就是很多专业的工业软件,对算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它需要算力资源的型号与软件之间有过互认证。面对这样的算力需求,调度平台就不能够随意去提供算力资源,而是要满足算力使用方对底层算力硬件的特殊需求,如与特定软件的兼容性。


曾君亮表示,这几个问题都需要从技术上进行攻克,目前来看,也都可以解决。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具挑战的问题,比如数据安全问题。


“算力在跨不同云产商之间进行调度的时候,必然会涉及数据的跨多云传输问题,客户也会担心数据跨云传输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另外也有些企业的数据合规要求就是数据不能离开当地,这也将会是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可能会遇到的另外一个挑战点。”曾君亮说道。


商业模式待解


假设整个算力资源的调度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在落地过程中,还将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即商业模式。


其中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企业客户,通过统一调度平台提供的算力资源,是否足够优质且廉价;另一方面则是针对接入的算力提供方,统一调度平台能否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增量机会。


对于商业模式的问题,另一位云厂商人士向记者表示,一种最理想的状态是,调度平台拥有足够多的客户需求,能够把云厂商的冗余算力运行起来,这样整个算力网也就能够运转起来。


有分析认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国家打造的基础设施,未来,国企、央企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算力需求,都有望接入该算力网。若真是如此,那对云厂商来说将有巨大的吸引力,此前有市场研究指出,云计算市场未来的主要增量就来自于政企市场。


但是,央国企上云的一个核心阻碍,是数据安全问题。未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能否满足他们的合规要求,变得尤为重要。


此外,云厂商对于一体化算力网还存有一个普遍担忧,即算力需求如何分配。对此,多位受访者均提到了标准制定问题,他们认为在一体化算力网正式运营之前,要先把标准制定清楚,包括对不同算力资源衡量的标准、对算力需求分配的标准等。


一位数据中心运营人士向记者表示,竞价模式或是现阶段最能符合各方需求的商业模式。“一方面,不同算力资源本身就有差异,比如规模、时延、地域、资质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算力提供方自身也存在算力资源的闲忙区分。结合这些情况制定定价策略,对算力供需双方而言,都是更合理的方向”。


此前,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明确目标,即到2025年底,初步建成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所以现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正处于提速阶段,而能否有效解决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将直接决定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最终的落地效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