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6月21日丨南网能源(003035.SZ)近日参与了东吴证券中期策略会并与投资者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请问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率大概在什么水平?

答:公司目前投资分布式光伏项目要求的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一般在6%左右,但根据具体项目类型的不同,也会有所区别。对于一些客户优质,具有整体、集群开发条件和示范引领性项目,也会考虑适当降低相关标准。截止2023年5月底,公司在运营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有400多个,装机容量约2GW,初步统计公司目前在运营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平均全投资内部收益率高于6%,而在2021年前投产的含补贴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其收益率普遍会更高一些。

2.请问组件价格下降对公司新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率是否产生影响?

答:虽然组件价格下降有助于降低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但为了获取更多的新项目,公司在满足自身投资收益率的前提下可能会与客户分享更多的收益,给予客户更大力度的电价折扣。公司目前投资分布式光伏项目要求的全投资内部收益率较光伏组件大幅下降之前并无太大变化,仍在6%左右,但根据具体项目类型的不同,也会有所区别。

3.请问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答:公司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主要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优先向用能单位提供电量,剩余发电量由所在区域电网进行收购。对于用能单位消纳的电量部分,公司与用能单位协商确定电价折扣率,按照折扣后电价及用电量进行结算。上网部分按照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及上网电量与供电局进行结算。此外公司正积极推进广东、广西、海南的户用光伏业务,主要采取"全额上网"的模式,按照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进行结算。

4.请问公司对2024年新投运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容量是否有具体的目标?

答:在"双碳"战略目标的驱动下以及行业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分布式光伏未来的市场空间仍然是较大的。一方面公司将继续聚焦优质的工商业客户继续大力拓展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业务,只要是符合公司收益率要求的优质项目,我们都会全力去拓展。另一方面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广东、广西、海南的户用光伏业务。目前来看南方区域各省户用光伏处于起步阶段,累计装机量较小,预计户用光伏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几年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5.公司的建筑节能和城市照明节能业务相比分布式光伏增速略慢,请问公司对这两块业务未来发展有何规划?

答:就建筑节能业务来说,公司在建筑节能领域拥有成熟的节能改造技术和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近几年建筑节能业务实现收入的平均增长率超过20%,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此外我们认为建筑节能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一是随着"双碳"目标及节能相关政策的提出,我国将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占比,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这为建筑节能业务今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导向;二是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国内存量建筑已超过600亿平方米,仅有少数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效改进措施,另外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建筑约4亿平方米(新增大型公共建筑约160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大;三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利好节能业务的"顶层设计"出台,为行业向上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央部委多次出台政策强制要求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优化用能机构,鼓励设备以旧换新等措施,显著减少能源损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公司对建筑节能业务未来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充满信心,未来将聚焦优质行业和领域,不断优化节能业务布局,一是进一步强化公司支撑国管局开展节能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司法部、商务部、公安部等国家部委,天津市、山东省等各直辖市、省、自治区的政府公共机构节能项目落地;二是聚焦医疗、学校、通讯、轨道交通等公共机构和优质行业,围绕低碳/近零碳工业园区积极开拓国家级产业园区的综合能源服务;三是推动公司与国铁、广东铁投、中船、南航等优质集团客户的深入合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就城市照明节能业务来说,因公司部分存量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期限届满,另基于风险判断,公司在开发此类新项目时较为审慎,导致新投产运营的项目数量和规模相对增长较小,但城市节能业务占公司整体业务比重较小,未来公司将持续做专做精智慧照明业务,稳步推进一批城市级智慧路灯项目落地,持续提升照明业务专业水平和市场影响力。

6.请问公司投资的项目自有资金和贷款的比例是多少?

答:公司开发的项目使用自有资金的比例在30%左右,使用银行贷款的比例在70%左右。项目贷款的期限一般为8-15年。

7.公司对未来发展成为负荷聚合商有什么具体规划?

答:公司目前已完成光伏、空调负荷接入网级分布式源荷聚合平台100多个项目、180多兆瓦,并成功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注册成为负荷聚合商。下一步公司将充分发挥在综合能源业务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商方面优势,积极推进源荷聚合服务业务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持续推进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暨负荷聚合运营平台核心功能开发和升级迭代,推动各类分布式资源接入和聚合,打通用户侧与供给侧之间关键节点,积极探索推进负荷聚合业务。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