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AI是近年来最火热的风口了,千行百业都在积极布局,探索AI应用所拥有的可能性。沉寂已久的家电行业同样在拥抱这股AI浪潮,而各类家电也被挖掘出了新的可能性,在AI技术的加持下,家电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

 事实上,家电产品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在家庭场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这些家电产品的诞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减轻了人们的负担。只是,在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家电行业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家电厂商都在寻找破局之道,AI就是其重点着力方向之一。伴随着家电厂商的加码,家电AI化浪潮席卷而来。

 AI大战

 早些时候,家电行业可是风光无限,各大家电厂商的业绩也是节节攀升。只是,随着家电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竞争阶段,再加上消费者对于家电产品需求的下降,家电渐渐地卖不动了,家电厂商的业绩增速放缓。与此同时,AI技术的价值逐渐被印证,家电厂商也投身AI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具备AI功能的家电产品被研发出来,家电行业也开始掀起AI“革命”。

 一来,AI技术的加持,能够让家电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优化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事实上,在很早之前,家电厂商就开始研发制造智能家电产品了,但受技术限制,相当一部分智能家电产品不仅不够智能,使用难度同样直线上升,用户使用体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类似于“智能家电产品不智能”的吐槽声也比比皆是。随着A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AI大模型出现后,智能家电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得以优化,进而提升其满意度。

 二来,A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帮助家电企业优化研发和生产过程,实现降本增效。众所周知,家电产品从最初的设计到后续的生产、制造,要经历多个环节,而AI技术则能够为家电产品的生产制造赋能。比如,在家电生产环节,AI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程度以及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的投入,从而做到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最终帮助家电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三来,AI技术的引入,有助于家电企业塑造差异化特点,摆脱同质化困局。经过多年的发展,家电行业早已进入了成熟期,各细分品类的家电产品也都臻于成熟。只是,家电行业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也格外严重,无论是功能还是设计都大同小异,这也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以价格为导向做出抉择。AI技术则能够为家电产品赋予新的可能性,帮助家电品牌塑造与众不同的差异点,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助力家电企业实现新的增长。

 方向:不约而同

 AI已被不少行业视为新增长点与破局点,以海尔智家、长虹、海信为代表的家电企业都竞相入局,纷纷加码AI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家电企业已经有所收获,做出了成绩。比如,长虹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大模型智慧家电AI平台长虹云帆;海信不仅发布了自研的星海大模型,还推出了全新ULED X全场景AI计算画质平台和多款旗舰新品;海尔智家则是推出了首创智慧家庭垂域模型HomeGPT。而各大家电企业在AI技术探索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在产品方面,海尔智家、长虹、海信都将AI技术与家电产品相结合,不断完善产品的功能,给消费者带去新鲜感,激发其兴趣。对于家电企业来说,产品始终是核心,产品的功能是否完善、使用过程时候是否顺利,都将影响消费者的下一次选择。因此,海尔智家、长虹、海信都在积极探索AI技术与家电产品融合的可能性,并以AI技术为基础,为家电产品增添新的功能,以不断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最终激起其购买欲,实现新的增长。

 比如,长虹“壁画+”电视就搭载了云帆AI大模型,能够支持AI对话、AI教育、AI绘画等多种功能。无独有偶,海信电视同样在和AI技术融合。以海信电视E8N Ultra为例,海信电视E8N Ultra搭载了信芯AI画质芯片 Pro,可基于AI大模型深度学习和海量数据的算法训练,进而对画面对比度、色彩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为用户带去极致的视听盛宴。海尔博观冰箱则应用了海尔首创的AI智能保鲜科技“全空间智能保鲜舱”,可以自动识别出存入冰箱的食材,并匹配相应的温湿度,打造个性化的储鲜环境。

 在交互方面,海尔智家、长虹、海信以AI技术为依托,提升家电产品的人机交互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消费者体验。智能家电此前之所以会被吐槽不够智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机交互不够顺畅,家电产品无法准确识别用户的真实意图。基于此,以海尔智家、长虹、海信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在探索AI应用方面,格外重视人机交互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看,海信自研的电视星海大模型,就可以突破传统指令式语言对话瓶颈,通过跨场景任务规划,达到“真人助理”式自然对话交互的效果。海尔智家HomeGPT所搭载的深度语义理解技术,则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自然的交互体验。长虹云帆AI大模型同样拥有包括多重理解、多模交互在内的强大功能,能让交互过程变得更直观,可以让交互体验变得更优秀。

 底气:如出一辙

 当前,不少家电巨头都将AI作为重点布局领域,并且在前不久的AWE 2024展会上已经带着具备AI能力的家电产品亮相。比如,长虹带来了内嵌云帆AI平台的壁画+电视;海尔冰箱在今年AWE现场发布了全球首创的AI智能保鲜科技“全空间智能保鲜舱”;海信同样带来了多款电视新品,其中,U8N Pro是基于ULED X全场景AI计算画质平台打造的。而这些家电厂商能够率先研发出AI家电产品,与其多年的底蕴息息相关。

 一是,海尔、长虹、海信长期坚持技术研发投入,有着深厚的AI技术积累,为其AI家电产品的推出奠定了基础。技术是家电行业持续塑造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海尔、长虹、海信一直坚持技术研发投入,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进而打造智能化程度更高的AI家电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家电厂商们在AI方面有了很深的沉淀。

 比如,长虹就是行业内最早将AI技术产品化批量应用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经构建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AI相关技术能力。无独有偶,海尔多年来始终聚焦技术创新。据IPRdaily中文网公布的《2023年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TOP100》排行榜显示,海尔智家以6152件公开专利申请数量再次蝉联榜首,实现全球十连冠。海信同样拥有强大的技术底蕴,其自研的AI画质芯片和星海大模型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是,海尔、长虹、海信积累下来了海量的数据资源,能够为其AI技术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数据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燃料”,对于AI技术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而海尔、长虹、海信在家电行业深耕多年,积累下来了海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成为其AI技术突破的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以海尔为例,海尔智家从15年前就已经布局智能家居领域,现已为1.83亿家庭提供服务,积累了超过2000万亿数据。

 三是,海尔、长虹、海信拥有完善的产品线,这为其AI技术与家电产品的结合提供了重要场景。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尔、长虹、海信都已经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产品线,涵盖电视产品、空调产品、冰洗产品等一系列品类,可以说是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全部场景。而完整的产品线不仅让其AI技术有了最佳的落地场景,还能够形成了联动,最终形成完整的智能家电生态。

 AI并非万能:海尔长虹海信突破桎梏依然艰难

 就目前情况来看,AI家电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新趋势,海尔、长虹、海信也都在积极拥抱AI技术,顺应家电AI化的这一发展趋势,获得新的增长机会。只是,家电AI化进程固然蕴含机遇,却也存在着重重险阻,要想顺利摘得胜利之果也并非一件容易事。

 一方面,AI家电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家电产品的价值,帮助家电厂商突破原有的桎梏,创造更多的增长点。前文曾提到,家电行业之所以会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产品同质化,消费者的换新意愿无法被激发。AI家电产品往往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消费者的使用、操作也会更加便捷,家电厂商也能够以此为契机重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智能家电的接受度仍在不断培养中,消费者信心的建立需要时间。事实上,家电智能化这股风已经吹了很久了。只是,直到今日,智能家居的渗透率并不算太高。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中国智慧家居渗透率仅为13%,其中大部分智慧家居品类渗透率不足10%。虽然较低的市场渗透率意味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样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于智能家电产品的购买意愿并没有那么高,家电厂商需要时间去培养消费者使用智能家电的习惯。

 总而言之,AI化是家电行业的一大重要发展趋势,家电企业也都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而是积极投身其中。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同在,加码AI技术的家电企业在前进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海尔、长虹、海信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