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鸿博股份的顶级持股方阵容一览表

看似平凡无奇,鸿博股份却隐藏着独特的魅力:十大股东股权加起来仅占5.8%,没有单一股东能超越2%的份额。

在这里,大股东与小股东的界线变得微妙。以现价计算,拥有约1500万市值即可体验前十大股东的荣耀,这可能意味着众多持股者都有机会触及。

对于股权结构,A股常常质疑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然而,鸿博股份打破了这个常规,既无家族掌控,也无实际控股股东,是名副其实的“多元决策”模式。

虽然它的股权曾高度集中于IPO时期,但现在,鸿博股份已转变为股权分散的典范。回顾其IPO时期的十大股东阵容,变化的背后是公司结构的蜕变。

尽管前十大股东掌控超过74%股份,尤氏家族占据主导,仿佛每一次决策都是家族内部的温馨聚会。然而,从七人家庭到十七万股东的转变背后,是创始人家族股权的清零。

1、鸿博股份的故事虽多,但始终聚焦于印刷业,尤其彩票印刷,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已连续六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亏损,面临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持续运营的质询。

不过,回溯二十年,鸿博股份曾独领风骚,全国五条高效防伪生产线,其一便出自于此,奠定了技术优势。技术领先源于早期的大胆投资,这背后是尤玉仙大姐作为塑印厂厂长的资源与信心支撑。

创立于1999年的鸿博股份,在高起点的推动下于2008年傲然上市。然而,印刷行业的入门门槛并不高,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即使规模扩大,鸿博股份也未能逃脱增收不增利的命运。

从1.55亿的营收与4000万的扣非净利润的辉煌,到2014年8.6亿营收下的2300万净利润,公司在短短6年内市场优势不再,陷入同质化竞争。

2、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自此主营业务盈利下滑,鸿博股份开始寻求转型。试图通过涉足手游和通信行业寻找新的增长点,如斥资5.4亿并购手游公司,以及9亿投资通信公司,但这些跨界尝试并未如愿,反而催生了尤氏家族强烈的套现意愿。

2019年,尤氏家族减持股权套现7.1亿,这无疑是公司战略调整失败的一个信号。

套现仿佛无法自拔,尤氏家族在2020年售出8%股权,净赚4亿,连续交易中,实控权落入毛伟之手。2021年,他们实施清仓减持,隐藏的减持细节未提及,总计套现达20亿,家族彻底脱手。

尽管有人称尤氏坚守11年后于2019年开始套现,看似情有可原,但从投资角度看,关键在于回报。鸿博股份自上市以来,虽募得126亿资金,但分红仅18亿,回报率仅可怜的14%,这让人痛心。

3、尤氏家族离开后,故事并未落幕,反而愈发曲折。接手的毛伟收购时资金紧张,甚至向尤氏家族借贷,显示出尤氏急于退出和毛伟的魄力。

这份魄力带来了代价,毛伟掌控后股权频繁抵押,最终因债务问题股权被司法冻结。

深入解析"扣划"现象,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假如你欠我一笔巨款,法院会直接从你的股权中扣除相应价值来偿债。

查看鸿博股份的公告,毛伟的股权几乎都是通过司法途径被一步步清空,如今他的持股已荡然无存。至于毛伟是否盈利,虽然不清楚,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当毛伟接手时,鸿博股份股价尚处低位,而2023年,借助人工智能和英伟达的热潮,它如黑马般飙升,上半年涨幅惊人,高达六倍。

如果毛伟的股权主要是在这段时间内被扣划,那么他无疑是赚到了,巧妙地利用债务交换股权,避开了减持的限制,堪称策略高明。

根据规则,司法拍卖和扣划的股权过户后没有锁定期,这就加速了二级市场上的流通。因此,我们看到了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骤降至只有5.8%,仿佛一场集体行动。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买卖,最终,这家公司落入了17万普通股持有者之手,所有人似乎都完成了他们的交易之旅。



$上证指数(SH000001)$

$东方财富(SZ300059)$

$鸿博股份(SZ00222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