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欣旺达旗下动力电池公司“欣旺达动力”已经拿下理想M8、M7以及小米第三款车型的电池定点项目。

据了解,小米汽车刚刚上市,电池供应商只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理想汽车的主供则同样是宁德时代,部分车型则采用欣旺达、蜂巢能源供应的电池。

上述报道认为,价格优势是欣旺达成为小米汽车继宁德时代、比亚迪之后的第三家供应商的重要原因。

该人士表示,小米第三款车是严格的成本导向,系统级的报价可能在0.6元/Wh以下。

对于上述消息,欣旺达方面表示不便透露。

“二线企业内没有资格内卷,谁卷得到比亚迪?谁卷得到宁德时代?下面的弟兄们只能共生共死。”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的一番话,将二线电池企业的困境摆到了台面。

经历了前几年快速扩张,行业竞争已经被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

为了减少产能闲置带来的损失,部分不惜通过降价来抢夺订单,二三线电池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价格优势,成为二三线电池企业撬动市场的重要工具。

例如,蔚来引进中创新航作为二供,理想也引进欣旺达和蜂巢能源供应部分车型,正力新能也较低的电芯价格成为零跑动力电池的主供。

价格竞争下,方形动力电芯(三元)均价已降至0.47元/Wh,方形动力电芯(磷酸铁锂)均价降为0.38元/Wh,预计二季度整体电芯价格仍会小幅下行。

业内认为,价格下行的大背景下,企业间价格内卷的根本逻辑在于避免产能利用率降到谷底,维持住基本的流动资金,同时在低价策略中积攒下的客户,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因此对二三线电池企业而言,价格战既残酷,又充满机遇,部分企业有望借此契机实现突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