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麦迪科技(603990)作为国内医疗信息化的领军企业,携手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共同打造了“低空经济创新中心”,并发布了全自主智能化AED无人机救援的低空救援整体解决方案,标志着低空经济在医疗救援领域的新突破。

  据权威数据显示,2023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增速高达34%。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18日,麦迪科技与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的合作签约仪式上,首款低空救援系列MD127-I型无人机成功完成首飞。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麦迪科技在医疗救援领域的深厚积累,更彰显了双方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强大实力。

  据了解,MD127-I型AED无人机的问世,是对现有医疗救援体系的一次革命性升级。通过构建120指挥调度+AED无人机+5G数字化救护车的低空医疗救援整体解决方案,麦迪科技将“15分钟急救圈”升级为“4分钟急救圈”,实现“上车即入院、车未到无人机先到”的急救新理念。未来还将结合无人机及eVTOL为主的技术,逐步形成无人机快速运送医疗设备(AED等)、应急物资、eVTOL空中急救转运等医疗救援解决方案,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现场全国胸痛中心曾文明表示:全国胸痛中心作为全国范围内高效、专业的急性胸痛救治机构,已经有近6000家医院、20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参与胸痛中心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近3000家通过了胸痛中心认证,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的胸痛中心急救网络。未来,覆盖全国的胸痛中心网络与AED无人机低空快速救援网络将深度无缝融合,将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再攀高峰,为健康中国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心血管病患者3.3亿,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54.4万例,平均每天有近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80%猝死发生在院前。“黄金4分钟”是心脏骤停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在1min内实施心肺复苏(CPR),3-5 min内进行AED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达到50%-70%。《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不过AED全国配置尚不均衡,且对比国际配置标准仍有差距,市场缺口较大。按照无人机飞行覆盖面积为28.26平方公里测算,覆盖全国290多个地级市581.47万平方公里需要20.55万个AED无人机覆盖点,每个覆盖点平均3套设备,全国共需要61.65万套AED无人机。按照每个覆盖点平均3套设备,20.55万个覆盖点来计算,意味着千亿市场增量空间。

  整体看来,麦迪科技是国内医疗信息化龙头,在医疗IT领域长期专注以急危重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终端用户覆盖全国32个省份,近2400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此次合作将在政府及产业趋势的牵引下助力公司在原有医疗业务上继续深耕,在低空经济的浪潮中,开启千亿AED无人机市场的新篇章。

  此次MD127-I型AED无人机的首飞,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急救体系升级的号角,带来低空应用更广阔的空间。

来源:转载自 同壁财经

作者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