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看科技,一家专注于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的研发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IPO进程经历了波折。尽管补充了2023年的财务数据并获得了继续审核的资格,但其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远低于同行业的凯普林和海博思创。虽然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的业绩爆发,帮她跨过了科创板上市的门槛,但营收复合增长率显著放缓,加之研发投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引发了市场对其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质疑。思看科技2023年营收为2.72亿元,净利润1.14亿元,与竞争对手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幅度都显得较为逊色。

自2024年6月11日思看科技补充完成2023年财务数据后,其IPO审核再次启动,但与之相伴的是募投规模的大幅缩水。原本计划的8.51亿元募集资金被调整至5.69亿元,削减了近33%。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补充流动资金的部分从8720万元下调至募资总额的15.33%,而此前这一比例为23.5%。尽管补流规模有所下降,但思看科技在报告期间的多次现金分红行为,尤其是2023年5月的3000万元分红,使其IPO动机受到外界质疑,被认为有“圈钱”嫌疑。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思看科技的货币资金余额高达2.88亿元,负债仅8779.65万元,表明其财务状况稳健,甚至在上市前一年就斥资购买了2407.43平方米的商业房产。这些信息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于其募集资金用途合理性的疑问。上交所对此表示关注,要求思看科技解释购置商业房产后,为何仍需大量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中心和总部大楼的建设。

与此同时,思看科技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整体趋缓,2021年至2023年的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76.01%、27.92%、31.8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23.11%、14.94%、47.17%。2024年,思看科技需确保营收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5%,以符合科创板的上市要求。这意味着其2024年的营收至少要达到3.2亿元以上,同比增长率至少为17.65%。2024年的营收数据将成为决定思看科技IPO命运的关键。

研发投入方面,思看科技的研发投入虽逐年增长,但2020至2022年累计研发投入仅7383.16万元,低于科创板规定的8000万元以上的要求。2023年研发薪酬高达3465.68万元,但这并未完全弥补其研发投入上的短板。思看科技的研发费用率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1年和2022年在同行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凌云光。研发投入的不足让人怀疑其是否能保持技术创新的优势,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思看科技在IPO前遭遇了达晨系的高价突击入股,后者通过B轮融资方式入股,但随着思看科技募资规模的调减,达晨系的股份价值缩水,投资回报面临不确定性。这一情况凸显了IPO前突击入股的风险,同时也反映了市场对思看科技IPO信心的波动。

思看科技的IPO之路充满挑战。面对业绩增速放缓、研发投入不足和市场对其募资目的的质疑,思看科技不仅需要解决营收增长放缓的问题,还要应对研发投入不足和市场对其募资目的的质疑,以证明其上市的正当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