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946篇原创文章

降本增效是光伏发展的永恒主题,任何技术路线为行业所接受或者所淘汰,都是跟这两个因素相关,但转化效率和成本之间并非完全同步,也就决定了主流技术路线存在顺序,不同技术在一定时间里是可以共存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应该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不同的技术路线。

就像此前通威股份的首席技术官邢国强博士在2024年SNEC大会上分享的那样,“谈终极技术时要小心,谈过渡技术时也要小心。”不同的技术并非就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在行业的整体技术变革期间,技术的共存状态可能要更加常见和现实。

 01 

BC技术的野望和现状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此次的2024年SNEC上海光伏展上,新能源正前方尤其关注N型技术里不同技术路线的市场接受度和最新进展,尤其是争议比较大的BC路线。

从2024 SNEC来看,N型时代已经来临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了,具体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做了详细阐述,这里就不展开了。

今天重点讲讲leo在展会上观察到的一些BC路线最近的情况。

先撇下topcon阵营和bc阵营各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纷争,客观来讲,BC结构正面少了主副栅线和焊带对光线的遮挡,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入射光利用率,减少光学损失,从而获得更多有效发电面积,这是确定无疑的事实。至于增益多少,说法很多,但目前平均都可以增益2%以上。

其次,没有了金属化的栅线,BC结构正面可以实现完美钝化层。完美的钝化层可以使电池片实现更高电压,并带来更好的温度系数表现,也能带来部分的功率增益。按照很多家实验室的数据,普遍可以增益2%左右。

另外,正面无栅线确实会更加美观一些,更适用于分布式光伏系统,尤其是BIPV 。

最后,BC结构背面金属化可以使用铜、铝等便宜金属替代贵金属,由于是做在背面的金属化,不用担心栅线太宽太厚对光线的遮挡,所以金属栅线截面积可以做大一点,进而带来了金属化的效率增益,大概1%左右。

可以说BC路线的技术优势是确定性的,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生产流程长、部分工艺难等诸多痛点,导致当下的成本依然比较高。

虽说产业界,尤其是主打BC路线的几家对于BC技术的降本比较乐观,但是否如他们所预期一样能在一两年内快速降本逼平其他路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topcon随着出货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技术的进步,依然在降本增效,BC路线能否在综合优势上追上topcon同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BC路线虽然非当下主流,但因为隆基坚定押注,这两年市场声音也非常大,在展会上leo也特别关注了一下各家的BC技术进展情况。

 02 

隆基绿能

在2024SNEC展会上,隆基正式发布Hi-MO X6别墅款光伏组件,该组件采用了HPBC至黑电池,电池正面无栅线,提升光照吸收约2.27%,组件的发电功率最高可达450W,具备美观、科技、可靠、低碳等优势,是高端别墅用户光伏电站的首选。

约一个月前,隆基在西班牙马德里重磅发布了晶硅电池效率新世界纪录与全新一代超高价值组件产品Hi-MO 9,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Hi-MO 9组件基于高效HPBC 2.0电池技术打造,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拥有更高发电能力、更低BOS成本和更高可靠性等核心优势,最高功率660W,转换效率高达24.43%。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光伏技术迭代在加快,BC时代已经来临,隆基对“BC技术是未来5-6年的主流技术”这一判断没有改变。

虽然这次2024 SNEC,隆基并没有拿出什么大货,但这几年它在新品发布和市场舆论方面倒是搞得很热闹,就是出货方面比较让人遗憾,希望隆基尽快在出货上证明自己吧。

另外,距离隆基声明“BC技术是未来5-6年的主流技术”这一判断一眨眼也快小一年过去了,过去小一年,围绕BC技术的纷争倒是很热闹,但客观讲,进展并没有很乐观,尤其是在出货端。

希望大鸡哥加快证明自己吧。

虽然大鸡哥去年强势加入BC路线让BC路线狠狠出圈了一波,但有一说一,国内企业中在BC路线耕耘最久的还是爱旭,所以看BC技术的进展,还是要重点看看爱旭的表现。

 03 

爱旭股份

2024SENC期间,爱旭股份发布了“满屏”系列组件新品。其中,名为“慧星3N72”组件产品的量产交付效率达到了25.2%,成为目前全球量产交付效率最高的光伏组件。

来源:爱旭官方

说实话,量产交付效率25.2%还是很震撼的,在一众23.2% topcon组件的包围之下成功出圈。另外,“满屏”这个词不仅形容精准,而且也很夺人眼球。

之所以叫满屏,是因为爱旭此次用了精准叠焊工艺,彻底消除了片间距,发电面积提升0.5%。

叠焊工艺并非爱旭首创,国内做的最早的是中环,不过中环的说法叫叠瓦,虽然从技术上讲,确实更形象更准确,但在终端接受度方面,明显就不如爱旭套用消费电子领域全屏概念的“满屏”来的高了。

这么看,中环作为一家技术沉淀深厚的技术导向型公司,在宣传方面还要继续加油,可以学学爱旭和隆基呀,技术方面怎么样不说,先用普通投资者听得懂的话术猛吹一波再说……

就跟大鸡哥发布会和市场舆论搞得热热闹闹一样,爱旭这次光伏展还是很出圈的,但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出货,希望爱旭也尽快在ABC组件出货上证明自己吧。

爱旭一直专注于ABC路线,隆基则是因为在topcon上的布局落后了一步,两者现在都选择all in BC路线。对于大多数企业,BC技术目前更多是技术储备,但并不代表他们在BC技术上就很差,尤其对于行业领先的企业而言,他们的综合优势是足够大的,这次在2024 SNEC同样展出了BC产品。

 04 

通威股份

通威股份在2024 SNEC上首次展出效率24.62%、最高功率可达665 W的TBC组件。

事实上,此前通威在2023年报上就做了披露,“公司继续加大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P型TBC中试线批次效率最高达到25.51%,N型TBC中试线批次效率最高达到26.66%,小尺寸钙钛矿/HJT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08%。”

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不用怀疑全球电池龙头的实力和优势,一体化的优势也决定了一旦BC技术成熟,拥有足够多技术储备的通威可以快速切入BC路线。

 05 

捷泰科技

捷泰科技作为老牌的专业光伏电池厂商,P型时代就凭借自身技术优势一直在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到了N型时代,更是处于领跑的地位,面对N型技术的多种技术路线,同样有相应的技术储备。

捷泰科技首次公开披露了公司xBC及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最新研发进展,公司CTO宋怡潇在发布会上分享,“尽管在良率和成本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但公司在中试阶段已实现26.5%以上的转换效率,标志着捷泰科技BC技术已跻身行业领先水平。一旦性价比问题得到解决,公司将快速实现量产。”

宋怡潇指出,BC技术作为一种平台技术,可以与TOPCon技术相结合。相较于主流N型电池片,效率提升可达1%-1.5%,从而进一步带来组件功率的提升。对应到同等面积电站,总体容量可提升4.3%。

采用捷泰科技xBC电池的组件,拥有-0.26%/C的超低温度系数、更低弱光响应、低衰减以及抗隐裂性强等多项核心优势。对比主流N型电池电站,发电增益可达4.8%。叠加产品美观度升级,在“中高端分布式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此外,金石能源、一道新能、品诚晶曜等也都带来了BC技术路线的组件产品,而且各具特色和优势。

在2024光伏展上可以看到,不仅市场层面BC路线热度足够高,产业层面,BC路线的接受度也是比较高的,很多企业都有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储备。但另一方面,由于成本上确实不具备优势,目前产业界更多将BC作为防御性的技术储备,也是事实。

BC技术能走多远,押注BC路线的厂商能否成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证明。

作为光伏行业观察者,新能源正前方对所有技术路线都支持,但光伏产业的残酷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旦技术路线选择失败,庞然大物轰然倒塌可能也就几年时间,这才是每一个光伏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对此,新能源正前方也祝福所有的光伏企业都能安然度过这一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