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化(SZ000822)$  

聚焦氢能产业链,干部企业家“同学同训”

语音播报 (预计播放7分钟)

本报记者 张鹏

本报通讯员 李磊

近日,潍坊市委组织部、潍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联合举办了一场氢能产业链加速培强壮大专题培训班。不同于以往,这次培训,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与氢能企业负责人“同学同训”,课堂更是变为“双招双引”载体。

培训班集结了潍坊氢能产业的“最强班底”,既有潍柴动力、豪迈机械、奥扬科技等氢能装备生产制造企业,也有山东海化、华电潍坊、三峡新能源等在潍氢气制备企业,还有山东高速、潍坊港、港华燃气等加氢、用氢企业,共21名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29名潍坊市氢能工作专班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发展改革等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与企业家“同学同训”,在培训期间加深相互了解,携手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上海拥有多家氢能研究机构和头部企业,在氢能制、储、运、加、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潍坊是国家“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也是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的骨干城市之一。在师资安排上,既有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的教授、资深研究员,也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等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国泰君安创新投资、闻基生物、捷氢科技、阳光氢能等知名企业负责人也到场参与。他们从理论指导、实战经验、宏观政策等角度讲解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思考和举措,满足了干部、企业的不同培训需求。

在培训方式上,培训班采用专题授课、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考察等授课形式,对氢能助力钢铁行业减碳、绿色甲醇应用等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讲解,组织学员走进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燃料电池研究所现场教学,并赴上海市嘉定区现场考察知名企业,近距离学习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匹配生产现场的体验式、场景化和实战化培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次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既有基础理论辅导、氢能知识普及,还有氢能制、储、运等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基本涵盖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凯豪达(潍坊)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豪达”)总经理刘炎说。

培训班为凯豪达找到了在潍深耕的契机。为进一步加强两地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培训班专门组织召开上海—潍坊氢能企业座谈会,邀请上海氢能管理部门和8家企业代表座谈交流,并走进捷氢科技、上海舜华新能源等5家知名企业,将单一的业务培训变为“双招双引”的载体,实现了培训、招商双赢。

“我们希望依托山东氢能源汽车免收高速通行费的政策,与上海的氢能源汽车公司、舜华新能源等联合在潍坊成立一家平台公司,采用氢能源汽车专跑全省机场线路。”刘炎告诉记者。

培训期间,凯豪达与上海舜华新能源,奥扬科技与山东海化氯碱树脂有限公司等就制氢设备研发、加氢站建设等达成合作意向3项,另有4项正在对接中。

潍坊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干部培训更好助推经济发展,将探索把培训班办到产业链上,采取“干企同学同训”模式,每年举办4-6场重点产业链培训班,相继在化工、预制菜、工业母机等产业展开,力争3年左右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