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为长城人寿在二级市场连续举牌,增添了足够的“弹药”。

日前,赣粤高速发布公告称,长城人寿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0.008%股权。长城人寿原已持有公司4.9921%股权,与本次增持的股份合计共持有公司5.0001%股权。

本次权益变动后,长城人寿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在符合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公司股份之可能性。

对于该笔投资,长城人寿认为赣粤高速扎根江西本土,主业为高速公路运营及道路维护等,业务稳定且业绩稳健,符合保险公司长期投资理念,适合险资长期持有。

近一年来,除了赣粤高速,长城人寿已连续举牌浙江交科、中原高速、无锡银行、城发环境、江南水务等多家上市公司。

与二级市场“不差钱”连续举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长城人寿今年一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分别下降14.95%和8.9%。

这意味着,在偿付压力下,“黑马”长城人寿二级市场的连续举牌颇为无奈之举。

偿付压力下的盈利困扰

长城人寿不断对外投资的同时,却还需要公司股东持续增资“补血”。

资料显示,长城人寿成立于2005年9月,初始注册资本为3亿元,经历数次增资,注册资本增至62.19亿元。

长城人寿最近一次增资发生在去年。2023年12月,长城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关于长城人寿变更注册资本及股东的批复》,批准公司注册资本由55.32亿元增加至62.19亿元。

长城人寿频繁增资的背后原因或与偿付能力有关。长城人寿在去年12月完成增资以后,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回升,然而,到了今年一季度,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再次下滑。

长城人寿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5.66%,较上季度末下降14.95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1.31%,较上季度末下降8.9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偿付压力下的业绩困扰,也是长城人寿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年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长城人寿分别净亏损5.19亿元、7.23亿元、15.93亿元,三年总计亏损28.35亿元。

在此之后,长城人寿实现扭亏为盈,但净利润一直维持在亿元左右。年报显示,2019年至2022年,长城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0.92亿元、1.35亿元、1.49亿元、0.99亿元。

不过,到了2023年,长城人寿再次出现亏损。年报显示,2023年长城人寿实现净亏损3.67亿元。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净亏损3.55亿元。

鉴于长城人寿利润波动较大,对于该公司不断举牌A股上市公司的行为,有分析人士认为,长城人寿或利用新金融规则来稳定利润报表。

华创证券分析师徐康表示,险资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在会计计量方式上主要涉及两类,分别是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

通常情况下,当持股比例不及20%,或者在实质上未形成重大影响、共同控制的,不及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标准,但举牌意味着持股比例高于5%,预计将计入FVOCI。

股票FVOCI计量方式将熨平其公允价值波动对险企净利润的影响,同时分红能够进入利润表,一定程度降低权益配置对报表的影响。

而长期股权投资的方式,将以其持股比例对应的被投公司净利润份额计入投资收益,亦降低了公允价值波动对报表的影响。

从今年险资涉及个股来看,高ROE(净资产收益率) 的品种较多,高ROE资产有助于提高险企整体ROE水平,因此徐康认为险资举牌会一定程度向高ROE行业、企业倾斜。

投资性房地产金额增长

实际上,长城人寿不只是投资A股上市公司,其他资产投资金额也有所增加。

长城人寿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038.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3.99亿元,同比增长34.08%。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额为283.39亿元,同比增长263.93%。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年末,长城人寿交易性债务工具投资金额为127.03亿元,同比增长921.14%。去年公司主要增加了政府债投资规模,该项投资金额为98.04亿元。

另外,截至2023年年末,长城人寿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金额为133.82亿元,同比增长205.04%。其中,保险资管产品投资金额为86.31亿元,同比增长488.34%;基金投资金额为34.92亿元,同比增长167.38%;而股票投资金额较上一年有所减少,同比下降28.25%。

不仅如此,去年长城人寿投资性房地产金额也有所增加。年报显示,去年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金额为31.67亿元,同比增长57.64%。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人寿的部分投资资金投向了公司关联方。公司官网显示,长城人寿多次投资长城财富的资产管理产品,而长城财富是长城人寿的子公司。

长城人寿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关联交易分类合并披露公告显示,由于监管新规实施和历史原因公司投资单一关联方存在部分比例超出监管规定的情况。

此外,长城人寿于2023年9月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出资北京熙诚金睿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北京新动力二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基金份额,认购金额2000万元人民币,基金期限8年;管理费2%,门槛收益率8%,超额收益按照20%:80%在GP和LP之间进行分配。产品的管理费率为2%/年。对本次认购的份额,公司预计每年支出管理费40万元/年,本基金存续期间累计支付管理费不超过320万。

以此来计算,该基金管理费占到长城人寿认购金额的16%。公告显示,北京熙诚金睿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与长城人寿均为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的法人主体,根据相关规定,二者存在关联关系。

部分产品退保受关注

从公司业务来看,长城人寿保险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年报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分别是111.01亿元、148.53亿元、230.38亿元。 

在保险业务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长城人寿不仅没有实现盈利增长,反而出现亏损。

对此,长城人寿曾对媒体表示,2023年亏损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部分权益类资产出现浮亏;二是增提准备金一定程度压缩了利润空间。2024年争取实现营收与利润同步增长。

长城人寿在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合规问题一直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此前,有相关报道称,有消费者在2015年7月购买了长城人寿一款名为“长城鑫相随年金保险C款(分红型)的保险”,保险期至孩子80岁,交费期为十年,代理人承诺交满十年后可一次性取回十万本金和分红。而消费者在去年因经济紧张,需要提前取出,联系长城人寿客服后才知道此款保险产品即使交满十年本金也不能动,需要等2094年期满后才能取出,且这款产品在期满后并没有返还保险费的责任,期满时返还的是主险合同的有效保险金额,并非消费者所说的“本金”。

上述消费者的情况似乎并非孤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投诉长城人寿的产品退保情况。

年报显示,2023年长城人寿累计接收全量消费投诉4321件,其中互联网业务131件;从投诉业务类型看,主要集中在销售纠纷和退保纠纷,其中销售纠纷1632件、占比37.7%,退保纠纷991件、占比22.9%。

从具体产品来看,长城人寿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退保率排名第一的产品是长城金钥匙年金保险 B 款(万能型),一季度退保金额就达到11.41亿元,报告期退保率为34.96%长城人寿2023年年报显示,该产品去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1.5亿元,而保户投资款当年退保金却达到了28.57亿元。

 另外,长城人寿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关联交易分类合并披露公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的关联自然人等3人存在保全退费情况。关联自然人退保的原因暂不得知。 

显然,在保费规模快速增长下,给长城人寿带来部分产品退保率上升与权益类资产浮亏的同时,选择连续举牌和加码其他资产,更像是一场偿付压力下押了重注的“倾力之举”。

结果又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基于公开数据与资料分析,尚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长城人寿 # 偿付压力 # 举牌 # 退保率 # 核心偿付能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