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举办WWDC24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演讲中,苹果公布了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将为iPhone、Mac 等设备引入一系列 AI 功能。Apple Intelligence由两部分组成,包括设备上约 30 亿参数的语言模型和云端大模型。

苹果表示,Apple Intelligence 的落地仅限搭载A17 pro、M1/M2/M3/M4系列芯片及后续迭代产品的机型。现有iPhone机型中,仅有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支持Apple Intelligence功能。

此外,苹果还宣布与OpenAI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将整合对方的ChatGPT,允许苹果语音助理Siri接入ChatGPT,用户在询问Siri一些问题时,Siri可以直接以ChatGPT的AI能力展示答案。

ChatGPT是目前最为引人注目的AI大模型,是一个跨时代的AI工具,用于聊天机器人、虚拟助手、内容创作、教育、研究等多个领域。苹果手机虽然自带语音助手“Siri”,但其服务能力可以说是“一言难尽”,接入ChatGPT后将会明显提升Siri的使用体验。

01 AI成手机厂商竞争的新焦点

实际上,AI大模型与手机的融合并非苹果一家之举,华为、OPPO、vivo、三星、小米和荣耀等厂商早就在AI手机上有所行动。

各厂商AI手机进展情况

总结来看,现阶段手机融入AI技术后,功能升级的方向包括:

(1)交互体验会有质的升级,大模型以智慧助手为载体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没有AI技术之前,手机智慧助手的功能主要是搜索信息、简单问答、报报天气、拨打电话、播放音乐等,都是基础功能,融合AI大模型之后,助手才体现出的“智慧”属性。依靠大模型的深度学习能力,助手能深度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偏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如智能分析并给出日程安排;理解人类的语境,准确把握用户需求,给出最为恰当的回复;同时处理多个复杂任务,更加深度地协调各APP或生态中的物联网设备。

(2)生成式AI将成为重要的“创作工具”

AI手机的图文理解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用户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生成出所需的壁纸、文案、代码或视频。未来的AI手机将不仅是通讯和信息获取的工具,更将成为用户手中的创意工作室,随时随地支持用户的创作活动。

(3)AI技术将赋能硬件,最大化手机的资源管理和性能发挥

AI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从软件到硬件层面的精准控制,最大程度地发挥手机的性能。如通过AI大模型预测用户行为和应用需求,智能地分配CPU、GPU、内存和网络等资源,以实现最佳性能和响应速度,减少卡顿;优化电量的分配,通过调整亮度、关闭后台应用等措施来延长电池寿命;智能识别拍摄场景,增强图像和视频处理能力,让拍出来的照片更好看;智能识别不常用的文件和应用,把内存给到最需要的应用。

(4)云、端协同,端侧AI的升级逐渐被重视

云端大模型算力规模大,适用性广泛,但运维成本较高,推理成本将伴随日活用户数量及使用频率快速增长。

端侧AI大模型访问频次低,数据请求量小,推理成本比云侧大模型更低;端侧AI不仅能消除用户的隐私顾虑,还能提供更加适配使用者的个性化服务;端侧AI延时低,不需要跟其他用户抢云端算力,而且可以离线运行。

因此,“云+端”的结合,能协同发挥各自优势,为用户带来更舒适的AI体验,也逐渐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02 AI会加速新一轮换机潮的到来

距离上一轮5G换机潮过去已久,多年的换机需求有待释放

上一轮5G换机潮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此之后,换机潮逐渐平息,多年不换机仿佛成为常态。一方面,这几年手机厂商缺乏能够驱动新一轮换机潮的突破性创新,新机型与老款手机相比,除了CPU、内存、存储、像素等硬件参数的提升,或者机体用料的改变,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步;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性能和耐用性都已经足够强大,甚至有些过剩,使用个3-5年,除了电池不抗用,主流的软件和游戏都还能吃得开。

智能化升级是推动换机潮的重要动力

大家不是没有换机需求,只是缺少换机动力。回顾当年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的切换,早在2007年,苹果公司就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是智能手机最开始的雏形,随后的一段时间,智能手机市场主要由三种操作系统主导:iOS、Android和Java平台。早期Java系统在功能手机时代广泛应用,能满足基本的程序运行能力,且对硬件要求不高,成本较低,还能与iOS和Android系统同台竞技。等iPhone4s这样的跨时代意义的产品出现,直接将手机的智能化水平推上了新的台阶,Java系统逐渐退出市场。

相较于传统手机,智能手机除了硬件上的升级之外,在交互体验上有大量的改变和升级,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灵活便捷的日常体验。换机潮的背后,更多的是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向往。

AI将会极大程度拓宽手机智能化的能力边界

AI大模型在提高创作和生产力方面的有效性是不可否认的,AI已经成为了许多电脑工作者的重要工具,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生成高质量的文本,提供创作灵感,自动化重复任务,而且随时可以工作。很多人在体验过高效率的AI工具后,再难“回到从前”。

AI与手机的结合才刚开始,后续随着硬件、系统、算力及AI模型的不断升级和迭代,AI对手机的提升绝不会仅仅停留在“智慧助手”这一层面。手机作为我们生活中使用场景覆盖度最高的电子终端,在AI的自我学习能力加持下,未来能给手机带来多大的智能化提升,尚难以想象,但大概率会让手机更贴心,更懂人类的需求。也许某些爆款AI功能的出现,会让新一轮换机潮悄然而至。

端侧AI需要更强的硬件支持,想体验就需要换新机

AI升级一个绕不开的核心——端侧的硬件升级。不论是端侧架构还是端云结合,手机作为大模型落地的直接载体,必须要具备足够强大的硬件性能,需要把芯片、硬件、系统、应用、生态都串联起来,理解和思考用户需求并呈现,才能保证AI生态能跑通。动辄数十亿参数的大模型,对手机CPU、GPU、NPU和内存等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现有机型较难直接嵌入AI技术。未来发布的机型会逐渐搭载AI,高端旗舰机型会配备最为先进的硬件,以实现完整的AI服务,而中端机型也需要较好的硬件,以实现部分AI服务。

03 AI手机对哪些产业链环节更有利

处理器性能的提升:CPU、GPU和NPU是AI应用的核心,它们负责处理AI模型的计算任务。随着AI模型越来越复杂,对这些处理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专门的AI引擎(NPU、APU或TPU等)在芯片架构中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提升处理器的性能可以显著加快AI任务的处理速度,从而提供更流畅的用户体验。

高通、联发科、苹果、华为等手机SoC设计厂商;

台积电、中芯国际、三星等晶圆制造厂;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芯片封装测试厂商。

内存容量的增加:RAM和ROM的容量对于AI应用来说至关重要。RAM负责存储运行时的数据,而ROM则用于存储AI模型和相关的应用程序。随着AI应用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它们所需的内存空间也随之增加。因此,提升内存容量可以确保AI应用有足够的空间来存储和处理数据。

RAM和ROM类型的存储芯片设计厂商;

海力士、三星、长鑫存储等存储领域的晶圆制造厂;

深科技等存储领域的封装测试厂商;

佰维存储、江波龙、德明利等存储模组厂商。

散热控制方案的优化:AI应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特别是当处理器以高负载运行时。有效的散热控制方案可以确保手机在长时间运行AI应用时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避免因过热导致的性能下降或损坏。

飞荣达、中石科技、碳元科技等散热材料厂商

电池技术的迭代:AI应用通常对电池消耗较大,因此提升电池续航能力和配置快充是手机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采用更先进的电池技术、优化电源管理策略以及提高硬件的能效比,可以确保用户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时,不会因为电池问题而困扰。

珠海冠宇、欣旺达、德赛电池等手机电池生产厂商

英集芯、希荻微等快充芯片厂商

锂电池上游的硅碳负极、固态电池等新兴技术路线的厂商

零部件与中间件的开发:为了支持AI应用的特殊需求,手机可能需要配备更精密的零部件,如高质量的摄像头、各种传感器等。这些零部件可以为AI应用提供必要的输入数据。同时,中间件的适配和优化也至关重要,它能够确保硬件和软件之间的顺畅通信,提高整体性能。

零部件模块:舜宇光学科技、欧菲光等摄像头模块厂商;鹏鼎控股、东山精密等PCB板厂商;长盈精密等连接线厂商

上游元器件:水晶光电、蓝特光学等光学镜头厂商;韦尔股份、格科微等cmos图像传感器厂商;

04 总结

AI手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据Counterpoint预计,2023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4700万部左右,在整体智能手机中占比仅约为4%。预计生成式AI智能手机在2024年的全球出货量超1亿部,2027年将以达到40%的渗透率实现5.22亿部的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3%,2024-2027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累计全球出货量将超过10亿部。

AI技术的融入会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AI功能会持续丰富,AI生态会进一步完善,AI手机有望将手机的智能化水平再次推上新的台阶,过程中会催生了新一轮的换机需求,刺激对SoC、存储、手机精密零部件等方面的硬件升级和成本提升,为手机产业链焕发新春带来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