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时代财经 在陕西国资入主派林生物(000403.SZ)进军血制品赛道后,家电巨头也斥资百亿,跨界拿下“中国血王”。 6月18日晚间,上海莱士(002252.SZ)披露,公司股东Grifols,S.A.(下称“基立福”)与海尔集团此前签订的战略合作及股份购买协议中,所涉及共13.29亿股的股票完成过户登记手续。海尔集团成为上海莱士实控人,持有后者20%股权,基立福仍保留上海莱士6.58%股份及一个董事会席位。 “本次权益变动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上海莱士在公告中称。 官网及年报显示,上海莱士成立于1988年,2006年6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上海莱士主要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疫苗、诊断试剂及检测器具和检测技术并提供检测服务,主要产品包括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免类、凝血因子类产品等。 此次收购落地,意味着上海莱士正式结束了多年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的状态,也意味着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外资背景的血液制品企业完成“改名换姓”。 而已经拥有海尔生物(688139.SH)、盈康生命(300143.SZ)两家上市公司的海尔集团,也将在其大健康版图中扩大对血制品的布局。截至6月19日收盘,这三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累计超过680亿元。 针对后续是否会与海尔生物展开合作等问题,6月20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上海莱士,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公司与基立福、科瑞天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宁波科瑞金鼎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排他性战略合作总协议,该项协议已经对一些业务合作做了约定,未来可能会在这个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面展开一些合作,具体的合作现在没有开展。”
“血王”易主
在上海莱士的发展历程里,2014年、2018年是两个重要转折点。 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莱士实现营收约13.20亿元,同比增长165.88%,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11亿元,同比增长255.77%,营收、净利均实现上市以来最大增幅。 这一佳绩主要得益于凶猛的外延式并购扩张。2014年1月和12月,上海莱士分别以18亿元和47.58亿元,收购郑州莱士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原名:郑州邦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称“郑州莱士”)和同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同路生物”)。 根据年报,郑州莱士在2014年实现净利润约1.50亿元,上海莱士在年报中称,郑州莱士及其下属子公司自2014年2月纳入合并报表后,使得上海莱士整体业绩大幅提升,其净利润已占到公司合并净利润的31.69%。 到2015年,同路生物的业绩贡献作用也开始显现,当年其实现净利润4.09亿元。这一年,上海莱士的营收突破20亿元大关,为20.13亿元,归母净利润也正式踏入10亿元级别,为14.42亿元。 但这种高光时刻并未持续太久,2018年,上海莱士频频“爆雷”。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莱士炒股亏损近20亿元,导致当年业绩亏损超15亿元,系上市以来首亏。 图源:图虫 股价也开始跌跌不休。2018年2月,上海莱士以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为由发起停牌。9个月后,上海莱士怀揣390亿元的天价并购预案复牌,却遭遇市场血洗,股价一泻千里,千亿市值神话也随之破灭。 不止如此,在遭遇业绩和股价“双杀”之后,2018年,上海莱士股东也开始发生变动。 根据年报,2008年8月上市起,上海莱士的控股股东为科瑞天诚及莱士中国,但自2018年起,原控股股东科瑞天诚以及莱士中国出现资金问题,持续被动减持公司股份。而同年11月,上海莱士引进基立福作为公司重要战略股东,持股比例为26.20%。 2021年8月23日,原控股股东科瑞天诚以及莱士中国的持股比例低于基立福,基立福由此成为上海莱士第一大股东,公司也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根据上海莱士公告及基立福官网介绍,基立福系一家注册地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外资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医药产品的制造、商业转化和分销等,在血液相关业务上,其是国际知名的血浆老牌企业,拥有全球规模庞大的血浆捐献网络,在北美、欧洲、非洲和中东拥有超过390个捐献中心。 拥有颇深的行业资源,持股数量最高,却不谋求控制权,基立福的行为一度引发市场猜测。而且从财报数据来看,自2019年起,曾热衷炒股的上海莱士开始回归主业,业绩逐渐向好。2019年,上海莱士的营收在20亿元级别,扣非净利润在5亿元级别。到2024年一季度,其单季度营收已经录得20.56亿元,扣非净利润则录得5.91亿元,2023年全年营收为79.6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8.15亿元。 知名财税审专家、江苏四维咨询集团首席咨询师刘志耕曾对时代财经分析指出,基立福作为上海莱士的第一大股东,但承诺“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可见其仅是想获取投资收益。尽管上海莱士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的业绩实现高增长,但市场对上海莱士业绩的大增似乎反应平平。“这很可能让基立福对上海莱士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在战略投资上海莱士5年后,基立福决定出让手中股权。2023年年末,海尔集团宣布,将以总价125亿元收购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莱士20%的股份,并合计获得26.58%的表决权。
血液制品行业并购整合潮起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血制品原料是人体血浆,血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制品,其应用范围广泛,在危重症医学、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 而从提取端来看,大部分血液制品不能通过生物重组技术制造,而只能通过健康人体的血浆提取。这一特性使其具备强资源属性,生产牌照亦存在稀缺性。 基于资源品特点,浆站数量是采浆量的基础,而且2001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表明从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明确了行业高壁垒属性。 据山西证券发布的研报数据,国内血浆需求量已超16000吨/年。2023年,国内共采集血浆12079吨,较2022年增长18.6%,但仍存在着近4000吨的供应缺口。 包括上海莱士在内,目前国内血制品赛道的上市公司还有博雅生物(300294.SZ)、派林生物、卫光生物(002880.SZ)、天坛生物(600161.SH)、华兰生物(002007.SZ)。 近年来,血制品赛道颇受国资青睐。早于2021年,华润医药(03320.HK)耗资近48亿元将博雅生物纳入麾下,一举拿下血制品赛道的牌照。由此,博雅生物转身成为具有国资背景的华润博雅生物。2023年年报显示,华润医药持有公司29.28%的股权,合计拥有公司40.59%的表决权。 图源:Unsplash 2023年3月,派林生物公告,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浙民投天弘、浙民投拟将20.99%股权转让给胜帮英豪,合计对价38.44亿元。同时,浙民投全资子公司浙岩投资与胜帮英豪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浙岩投资拟将其持有的公司2.02%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胜帮英豪。到2023年5月,这一交易已全部完成。 作为派林生物“新主”,胜帮英豪控股股东胜帮凯米,系由陕煤集团、胜帮科技、胜帮基金共同投资设立的产业投资平台,派林生物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盛证券研报提到,考虑血制品的资源属性,具国央企背景更具外延拓展潜力。2023年7月,市场曾一度传出华润集团正考虑从基立福收购上海莱士的少数股权。不过,这一传闻最终并未落实,反而是家电龙头海尔集团最终拿下上海莱士。 针对海尔集团入主上海莱士一事,西南证券曾在研报中表示,“这有利于上海莱士未来获得资金、产业配套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目前,海尔集团在大健康领域布局的上市公司包括海尔生物、盈康生命。根据海尔生物年报,早于2021年公司落地了首个智慧城市血液网——青岛血液网,实现从采血、制备、存储、发血、配送到临床用血的全流程追溯,并快速在湖北、浙江等地复制推广。此外,其亦深耕血站的采集和供血场景,加快献血屋、自动化血站等方案推广复制以及推进血液耗材产品系列的不断完善及海外市场推广。 而拿下上海莱士,意味着海尔集团切入了血液产业链的上游,不过后续能给双方带来多少利好,仍有待观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