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18一战,很多家电企业和商家会发现,一线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又一次“创了新低”;与此同时,一线市场的竞争门槛却再度“创了新高”。这种变化,会对接下来的市场和经营,造成什么影响?

周简
撰写

在618大促之后,家电市场真的是很难再回到过去了。虽然很多家电厂商都想着还要“回到过去”。

2024年618大促,带给家电行业、市场,以及企业和商家的影响,非常大。家电圈看到的是:一线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创新低;一线市场的竞争门槛再推高。当然,还有很多家电厂商没看到的是:存量用户的激活手段和方法亟待破冰、市场内卷的尺度和策略加码升级,以及未来的竞争格局和走势基本确认。

那么在“价格创出新低、门槛闯出新高”的产业趋势之下,对于家电厂商接下来的市场操作,也带来了两个新的疑问,或者说周期性影响:

一是,家电产品的价格走势如何?618之后,家电厂商还会不会继续降价拼销量和出货,一些渠道经销商还能不能囤货赌商业机会;毕竟,很多家电产品在618期间的价格,已经跌破渠道商家的开盘提货价,甚至还要低。所以,家电产品的价格走势,备受各方关注。

二是,家电厂商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市场变化和行业走势。主流市场上,工厂和商家洗牌出局的速度有多快,又有多少?万一出现一些工厂和商家的跑路,或者关门歇业,必然会对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造成拖累和影响。毕竟对于很多厂商来说,赚钱与风险同样重要。

回归产业原点,最近几天,虽然618促销肯定是结束了,但是所有厂商的市场出货压力却是“只增不减”。原因很简单,就是在经历了一轮618的低价出货之后,更多家电企业和零售商、渠道商的出货压力仍然巨大,超低价之下的消化能力并没有增强,反而衰减。

特别是,很多厂商最关心的一个话题:618之后,7月或者8月,家电市场的价格还会不会继续走低。如果不走低,趁着618打款囤点特价货源,肯定是为接下来的市场备战,甚至还能多赚一点;万一产品价格继续走低,显然现在囤货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对此,家电圈认为,短期1、2个月内,家电产品继续创新低的可能性较小,618的价格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说,有实力的商家渠道,在能力范围内可以适当准备点低价货源,但一定要在1个月的周期内尽快消化。毕竟,马上进入的7、8月份,很多白电企业新一轮的线下渠道开盘就会启动,只能用价格政策抢商家仓库。

在家电行业,一线市场的出货价格、零售价格的变化是必然,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谁也无法预测。但是,对于商家来说,只要能拥有把握终端零售,把握终端用户需求的能力,就可以获得确定性的出货和价格话语权。赚差价也是可以的。前提是商家们必须具备持续零售用户的能力。

在价格变化之外,很多厂商关注的,就是厂商数量的变化。因为,随着家电市场竞争门槛的推高,很多家电企业和商家都会面临一轮“淘汰赛”。简单来说,就是实力不够、能力不强的厂商,必然出局。也就是说,进入2024年下半年后,包括2025年、2026年,家电行业在中国会进入一轮较为频繁和动荡的洗牌期。就是会出现“有人做强、有人活不下去”。

在家电市场竞争的门槛持续推高之后,一些家电企业和商家就会面临一个共同的考验:合作伙伴可能会出现一轮批量性、周期性的淘汰和出局。一旦大量的渠道商出局,会影响不少家电企业的市场经营和出货的稳定性。好处是,现在很多商家对工厂都是现款现货,甚至先款后货,只有少数商业巨头还有账期,是风险点。

同样,一旦大量的中小家电品牌出局,还会影响渠道商家在当地的市场经营、用户口碑和商品服务等。这些问题的爆发都存在滞后性,厂商们却必须要提前预见和预防。在动荡中实时调整策略和方向,选择更优质的品牌商和渠道商,将是必然的趋势。

所以,家电市场的调整、洗牌并不会因为618的结束而放缓,也不会因为618的结束而停止,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惯性、动力,不断向前滚动,现在大量家电厂商没办法休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一轮大促的结束,往往预示着一轮新大促的开启!

版权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