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彩电市场,“除了大屏、其它全输”。这是行业人士对618彩电销量的解读。即如低价产品,千元机量额齐跌、再如MINI和AI概念依然是少数小众,撑不起门面。唯独是“大屏”,即75英寸及以上产品继续爆发。尤其是来到8000元价位的100英寸巨幕液晶,正在加速搅动市场。

对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消费者要么不要电视,要么就要一个真正带来新价值的电视。即,大屏时代的消费本质问题,销量与价格的关系密度不断降低、与有无彩电更是无关,更多的是要围绕“更好”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升华。后者也即是Micro LED彩电正在“加速入市”的原因。


行业巨头布局Micro LED

如果说Micro LED彩电的开拓者是LED直显大屏企业,那么Micro LED彩电真正热闹起来,就还要看传统彩电巨头的布局。

目前全球彩电销量前四的品牌,也是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0%的品牌,包括三星、海信、TCL和LG都已经推出Micro LED彩电产品。其中,海信更是建立了从Micro LED芯片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在终端布局上,三星THE WALL的Micro LED尺寸线覆盖从75到百英寸+的宽广空间。甚至,今年以来三星还展示了Micro LED在38英寸等中小尺寸显示产品上的应用。

在技术维度上,LG 6月份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Infocom 2024”上展示了,所谓下一代Micro LED电视。该产品采用16*27微米的Micro LED芯片,大约2500万个LED芯片构成最终显示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画质效果。

除了终端彩电企业,传统显示面板企业也在积极布局Micro LED显示。例如京东方、友达、华星、天马、维信诺都进行了Micro LED产品布局。京东方拥有从芯片到终端的Micro LED产业链;友达为三星THE WALL提供了强有力的上游产品和技术支持;维信诺投资和支持的辰显光电正在建设全球第一条AM TFT Micro LED量产线……

彩电的未来未必只有Micro LED,但是Micro LED已经成为对彩电未来最具确定性的技术选择之一。业内人士表示,Micro LED吸引的强大军团和投资背后,是这一显示技术卓越和无法替代的效果优势。


Micro LED如何成就下一代彩电

对于Micro LED显示技术的优势,有很多的赞誉:比如色彩还原、色准和色域优势,比如像素反应速度、对比度优势,再比如自发光的HDR优势等等。但是,作为彩电,特别是大屏巨幕时代的彩电,Micro LED真正不同于液晶或者OLED技术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形态”和“观感”上。

从形态角度看,新一代Micro LED显示已经实现如同液晶显示一样的轻薄、如OLED一样的可柔性化。例如,洲明科技的星钻系列产品。同时,Micro LED是一种拼接显示产品。作为拼接显示,1.运输更为便捷,不受电梯空间限制;2.最终系统的显示面积大小不受限制,可以超越百英寸、数百英寸、甚至更大。同时,三星、友达等企业,2024年来亦展示了Micro LED在透明显示上的新形态优势。

从观感上看,Micro LED显示产品是一个“超宽域可调技术”。例如,在黑暗的环境中,Micro LED的整体亮度下调到48nit,满足电影院类放映需求,依然可以保持极高的对比度、清晰度效果。在高亮环境中,同样是这款Micro LED屏幕,画面亮度则可以达到300nit或者1000nit——300nit是常规彩电的应用亮度,1000nit则满足XR虚拟拍摄、小型舞台背景等的亮度需求。而且,在宽广的可调范围内,Micro LED都能保持极高的对比度。

“这就让Micro LED成为了白+黑环境通吃的显示技术!”对此,于彩电应用主要的好处是什么呢?当然,不仅仅限于其既能模拟电影院效果,也能充当普通彩电效果,而是在于高性能下“亮度宽域可调”对观看距离的影响。

Micro LED利用极小颗粒的Micro LED晶体芯片发光作为像素点。像素点往往只占到屏幕面积的不到10%,甚至更小。空出来的空间,常规应用下就是“纯黑吸光”材料,进而防止炫光和环境光反射对画面对比度的破坏与影响(特殊情况下,这些空出来的空间面积,就成为透明屏幕的“透光区域”——扣除连接布线、像素光学结构散射等,透射率可超过70%)。这种极高的黑占比,是Micro LED在不同亮度下保持高对比度效果的基础。

有了几乎“恒定”的高对比表现,Micro LED就可以适配环境光和观看距离,在不同亮度之间自由调节。——家居环境引入大屏电视,如百英寸等,一般家庭最大的烦恼是“观看空间冗余不够”。因为,传统电视屏幕亮度在250-350nit等超过环境物体反射亮度的范围内,且不能调节的比较暗,因为会破坏对比度画质。而更大的屏幕,则意味着同等观看距离下更多的屏幕能量进入眼睛,如果观看距离过近,必然加剧眼部的疲劳,不利于用眼健康。

而Micro LED能够在保持足够高画质和对比度的情况下,宽域调节自身亮度。甚至始终处于与室内环境真实物品相似的亮度:画面白色就是白墙的亮度、棕色就是木质家具的亮度、红色是玫瑰花的亮度……做到画面亮度和环境真实亮度一直,最大程度保护视觉舒适度,进而彻底克服了传统显示产品“显示屏一定比环境亮得多”的缺陷,让观看距离受限仅仅是因为“视野覆盖不同”。

即Micro LED显示产品,理论上是一种可以忽略亮度和对比度对画质、健康等的选择性干扰,在消费者有限空间提供最佳视野覆盖尺寸的产品。即未来的Micro LED电视的尺寸选择不受到运输、安装的体积限制,也不受到显示技术的画面尺寸上限限制、更不受到健康观看距离对亮度敏感的限制、不受到使用环境对对比度干扰敏感的限制……唯一的限制就是“画面尺寸带来的沉浸感完美覆盖观看视野”这一点。


推动Micro LED显示发展,技术持续升级

“作为一种理想的大屏显示选择,Micro LED就没有不足之处吗?”当然,没有完全完美的技术,Micro LED的难题就在于其依赖于一种叫做“巨量转移”的工艺技术。这一工艺直接决定了产品成品率和占比最大的“成本部分”。

目前,巨量转移技术能够做到99.995%左右的像素点良率。这对于制造Micro LED显示屏,还不够。业内估计至少需要稳定低成本的6个9的良率,Micro LED显示屏才能大量普及。不过,对于提升良率,业界也有其他方案:

例如,通过检测和修复技术的进步,实现巨量转移+修复下的高良率。再例如,业内发展了MIP封装技术。该技术对巨量转移良率的要求要低一个数量级。行业预计MIP封装很可能是Micro LED初步普及的关键支撑技术与路线方向。2024年国内MIP封装LED产品或有10倍左右的产能提升。

“无数应用和体验优势+一个工艺难点!”这就是Micro LED显示作为未来王者目前的处境。但是,工艺难点卡不住未来百英寸级显示在家庭、商用、教育、会议等场景中的巨大潜能。有着市场潜力的呼唤,在不断研发投入支撑下,相信Micro LED显示距离现象级的大规模工艺突破已经不远了。——目前,在彩电向大趋势日益升温背景下,对Micro LED的产业支持也在加速升温。这也是行业大厂,不仅是LED显示产业,也包括彩电和面板行业,广泛拥抱Micro LED技术的原因。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