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肽“产能”吃紧,双鹭药业胸腺五肽等产品前景可期!
1、百亿美元,药企打响多肽产能大战
近期,在欧洲肾脏学会(URA)2024年会上,全球第一项专门针对GLP-1受体激动剂能否保护肾脏和预防肾病严重并发症的试验,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FLOW试验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在预防慢性肾脏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大肾脏疾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方面效果显著。在6月5日举办的欧洲肝病学会(EASL)年会上,礼来随即公布了替尔泊肽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患者中进行的 2 期临床试验 SYNERGY-NASH 的积极结果。这意味着该药物再次走出「舒适区」,「开疆扩土」到了降糖减肥之外的战场。上述消息显示,GLP-1类降糖减重产品有望获批更多慢病治疗适应症。多肽原本只是在小分子化学药和大分子生物药的夹缝中求生存,如今大踏步进入慢性病大病种时代,销量天花板不断拉升。
根据相关企业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司美格鲁肽收入211.58 亿美元,位居全球畅销创新药第二,其中Ozempic(降糖)收入139.17亿美元(同比+60%);Rybelsus(口服,降糖)收入27.26亿美元(+66%);Wegovy(减重)收入45.57亿美元(+407%),按此增长态势,预计2024年有望登顶“药王”宝座。而其对手产品礼来替尔泊肽,Mounjaro(降糖)22年获批,2023年收入51.63亿美元(+970%);Zepbound(减重)2023年11月获批、12月初上市销售,2023年收入1.76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爬坡放量速度最快的药物。
当下,产能成为限制多肽药物销售放量的关键因素。由于缺货严重,为了保证已用药患者的用药连续性,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份将美国低剂量Wegovy的供应量削减了50%。而Mounjaro更是在上市伊始就面临供应短缺困扰,4月FDA预计第二季度仍将面临短缺困境。围绕多肽降糖减重产品的扩产、保供应,自2023年底以来,诺和诺德和礼来拉开了“百亿美元”产能竞赛序幕。2023年11月,诺和诺德宣布投资约60亿美元扩建丹麦工厂,主要用于增加原料药产能;几乎同时,礼来投资25亿美元在德国建设注射剂产线。今年4月该生产基地已动工,预计在2027年投产。2024年初,诺和诺德再次出手,以165亿美元收购Catalent,意在尽快缓解产能瓶颈。
礼来作为Catalent的大客户,底牌被抄,加速布局自有产能,于4月收购Nexus公司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家注射剂生产工厂,预计在2025年底开始生产;5月,宣布追加53亿美元(合计共90亿美元)投资印第安纳州Lebanon生产基地,以提高替尔泊肽原料药产能,该工厂将于2026年开始投产。
2、效应前导,多肽CDMO正当时
GLP-1多肽类药物的大卖,催生了庞大的原料药API市场。据中信医药研报显示,全球多肽药物的原料药有超过65%是通过外采。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年报均显示,对多肽类药物API的需求是2019年的4-5倍。随着销售火爆程度的进一步攀升,多肽类药物API的需求缺口预计会进一步扩大。
多肽类药物的市场很大,但对中国原料药厂商来说,仍需继续努力。根据药智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大多数都只能生产低于10个氨基酸的初级原料产品,高端长链多肽原料药高度依赖进口。如胸腺五肽、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等品种的原料药的激活备案企业分别为55家、19家、19家,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而像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高难度的高端产品,国内合格的原料供应商均不超过5家。
与此同时,多肽CDMO的技术和产能壁垒一样很高——目前全球上市的多肽药物中90%以上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备,生产技术壁垒高,其合成涉及多个复杂步骤以及微妙的反应条件,合成效率以及终产物纯度的优化都具有较大难度,多数企业的生物学技术积累还不够,虽然市场广阔,但能迅速转入生产的并不多。根据动脉网的数据统计显示,除了极少部分专注于多肽CDMO的公司,国内有能力实现多肽产能构建、应对繁多终端产品的,主要是由多肽原料药扩展至多肽CDMO的企业,以及本就实力雄厚的小分子CDMO企业。主要包括:
(1)专注多肽CDMO
泰德医药:拥有最高可达1000L的大型液相固相合成反应釜,杭州基地多肽API年产能为500公斤,每批多肽产能为20公斤,能够处理多个100公斤级的多肽订单。提供多种药物原料专利的合同定制生产。
湃肽生物:可提供链长2-200氨基酸多肽定制合成,规模涵盖毫克至公斤级GMP级别或no-GMP多肽。
润辉生物:拥有7条符合CGMP要求的生产线,USFDA认证多肽生产资质。
(2)由多肽原料药扩展至多肽CDMO
诺泰生物:开发了固相液相融合的多肽规模化生产技术平台,具备侧链修饰多肽、长链修饰多肽数公斤级生产能力,如利拉鲁肽、艾博韦泰等长链修饰多肽药物的单批次产量已超过5公斤。
圣诺生物:从事多肽类药物规模化生产的老牌玩家,掌握了多种多肽合成和修饰类自主核心技术。
翰宇药业:拥有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利那洛肽等多个原料药,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具有规模化多肽原料药的企业之一。
(3)由小分子CDMO业务扩展至多肽CDMO
药明康德:合全药业拥有端到端CRDMO平台WuXi TIDES,能够为寡核苷酸、多肽及相关化学偶联药物,提供覆盖药物发现、CMC研究及生产的一站式服务。
凯莱英:基于固相/液相合成以及组合技术,可提供5-40个氨基酸链状多肽、环状多肽、天然多肽修饰、含硫键线状/链状多肽、环状订书肽/硫醚肽等从毒理批到NDA验证生产的研发分析和克级到十公斤级生产服务。
九洲药业:2020年开始始积极布局多肽相关技术平台,2022年已建成多肽药物、偶联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承接多个定制肽和多肽新药IND委托研发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多肽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目前并没有绝对龙头。2023年,全球多肽CDMO排名第一的公司是Bachem,实现营收6.44亿美元,多肽业务销售4.31亿美元;排名第二的PolyPeptide实现营收3.47亿美元,多肽业务贡献3.13亿美元。而药明康德2023年TIDES业务换算为美元约实现营收4.74亿,与第一、第二名差别不大,且订单还在不断增长中。随着市场端的快速放量,更多多肽药物的获批上市尤其是多款10亿美元级别的多肽药物有望在国内获批,叠加部分爆款药物如2026年中国司美格鲁肽专利即将到期,仿制药客户将由研发、申报走向商业化,需求将迎来爆发式拐点。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推高多肽CDMO的快速发展。
3、生产规模也是竞争壁垒 CDMO火拼产能布局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将临床开发及生产外包给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制药及生物公司占全球多肽类药物市场的百分比约达70%。产能规模不仅是多肽药企的竞争壁垒,也是多肽CDMO的核心竞争力。
为应对全球多肽市场的大爆发,国内外多家企业正在加快推进多肽产能建设。泰德医药拟IPO募资用于扩张产能,未来两至三年内公司计划将年产能提高约1000至2000千克,以应对接近临床及商业化后期的对GLP-1产品的潜在需求;全球多肽CDMO第一公司Bachem也在积极扩充产能,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投产,目标2026年收入达到9亿美元左右;泰州兴普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也于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战略融资,加速建设多肽药物AI-CRO/CDMO智能化工厂;兴普泰由业界领先的AI+多肽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平台公司胜普泽泰于2019年发起设立,已承接多个国内外知名药企的多肽创新药CDMO业务,并成功开发了10余个高附加值多肽类原料药产品;诺泰生物、圣诺生物也均有扩产计划,以巩固其产能规模竞争优势。
由于多肽类投资扩产项目(含诺和诺德与礼来自建项目)不能一蹴而就,相关原料药产能建设需2-3年之久,当下已具备产能规模的相关CDMO企业将发挥“先发优势”。在新一轮多肽爆发潮下,CDMO行业结构将迎来巨变,到底谁能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