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将至,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就显得更紧要。从目前宏观大局和工作方向来说,去库存就是解决“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这个错位问题。

我们注意到,6月17日,贵阳市住建局发布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涉及契税返消费券补贴、鼓励商品住房“以旧换新”、调整优化住房信贷政策等13条、22项内容,还提出鼓励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按照“以需定购”原则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安置房,大力推行“房票”安置,加快推进未建成交付安置房清零。

对于房地产库存情况,不是贵阳独有,而是很多城市都面临和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024年4月末,贵阳各区域的商品住宅存量和去化周期虽各不相同,但是都不低,云岩区和南明区(双龙)的去化周期相对短一些,也分别达到21个月和20个月,南明区(主城)和乌当区的去化周期则长达31个月和30个月。

这么多的房子,仅靠地方政府刺激需求来消化行不行?不是不行,而是力量还是有限,地方目前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以便开展住房“以旧换新”、推动”三大工程”,以便用时间换空间。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各地政府陆续取消各种限制性政策,又出台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新购商品房贷款利率、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回暖迹象,但是依然缓慢,且各个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分化还在持续加剧。

不少城市现在出现的现象是:“很多人没房”与“很多房没人”,或者是很多人还住在城市中心的“老破小”和“棚户区”里,这种不对称的局面需要打破、改变,居住在“老破小”和“棚户区”的这部分群众也急需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在我们一些专门的调查采访中,有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旧楼的群众表示,盼望政府能尽快协调拆迁,给予房票安置或回迁安置。如果可以实现贵阳提出的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按照“以需定购”原则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安置房的目标,就不但可以省了回迁过渡费,还能解决商品房积压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老破小”房子得到拆除,“棚户区”消失城市得到重新建设,回迁户也有了新房子,开发商更是卖出了积压的房子,国有企业也能从运作中赚到效益。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可能有人会说,这做起来很难。确实如此,问题是,去库存是一场改革,是一场重组,只要是改革、重组问题,没有一个是不难的,就因为难所以更要改革。

今年以来,尽管中央出台了系列政策,释放了房地产政策改革红利,创造了有利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大环境,但是,化解房地产库存问题,最需要的是资金,无论是地方政府收储商品房用作保障房,还是国有企业推动住房“以旧换新”,都需要资金。而开发商要保交房,更是需要资金。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没有资金纾困是万万不行的,不审时度势落实融资政策更加不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落实“白名单”政策,对满足国家部委相关要求的“白名单”项目,商业银行要尽快授信和放款。地方政府也要适时动态调整“白名单”项目商品房预售申报价格,精准实施预售资金监管,合理确定重点资金监管额度,优化预售监管资金支用范围。惟其如此,才能实现中央所要求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