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维克(SZ002837)$  

1、液冷技术标准与能效要求

国内对IDC能效的评估标准主要以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为核心。国家要求北方地区的新建数据中心PUE不高于 1.2,南方地区不高于 1.25,其他地区不高于 1.3。北京等地对PUE有更严格的要求,如北京要求新建数据中心 PUE低于 1.15,并在五年内实现 100%碳中和,初期可再生能源供电比例不低于20%。

2、服务器散热方式与功耗管理

服务器风扇功耗属于 I 设备功耗,计算 PUE时包括在内。风扇功耗不能从服务器中解耦,因此在 PUE 计算中算作 IT功耗的一部分。从风冷到液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服务器的热密度和空间利用率。高热密度(如 40 千瓦以上)推荐使用冷板式液冷。

3、液冷与风冷的经济性比较

液冷系统的成本比风冷高 20%到 30%,主要增加在液冷末端设备上如冷板、重载机柜和管路等。浸没式液冷的成本更高,主要因为浸泡液的高成本和频繁的补液需求。

4、液冷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发展趋势

单柜热密度超过 120 千瓦时,冷板式液冷是最佳选择。相变式冷板和综合式液冷方案适用于更高热密度的场景。

超算中心通常采用浸没式液冷,因为其CPU 热量分布较均匀,适合在小面积内堆叠更多芯片。

5、液冷产业链与主要厂商

国内液冷产业链分为 IT厂商(如曙光、浪潮)、专业制冷供应商(如英维克、依米康)和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如高澜、中航光电)。

曙光在液冷领域经验丰富,但其市场化能力和综合技术相对较弱。

英维克在研发能力和产品成熟度上具有优势。

6、全球液冷市场与竞争格局

台湾供应链主要服务于英伟达等IT厂商,提供服务器级别的零部件。美的等国内厂商则提供数据中心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英伟达的整机柜方案(如 NVL72)采用冷板式液冷,单柜价值约4万美金,外部 CDU 等设备成本约 30 万美金。

7、国内液冷市场的未来展望

国家队(如运营商和地方政府的计算中心)主要使用国产液冷解决方案,如华为和曙光。商业化组织(如 BAT)则倾向于使用英伟达的解决方案。

8、液冷技术的成本构成与价值量

冷板的成本主要在于其加工工艺的复杂性,每千瓦成本约 5000 到6000元。快接头的成本约 300到500元一个

9、其他技术细节

冷板液冷系统中的冷却液消耗较少,主要用于循环,不需要频繁补液。浸没式液冷则需要频繁补液,年补液量约 10%到 20%。冷板液冷系统的主要成本构成包括 CDU、many fold、二次管路和冷却塔等

逻辑以主题投资和情绪投资为节点,主题投资和情绪投资的形成是以强逻辑的推进为基本点而形成的 !

看长做短,活在当下,顺势为王 ,中线逻辑思维 短线 1012操盘             

富哥小圈逻辑 不代表任何资金及媒体观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