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400亿规模的国产数据库行业有哪些机会?0621

摘要
中国数据库市场的总规模约为100亿人民币,预计可增至400亿。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头部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信创政策推动下,部分企业面临淘汰风险。市场正在从第一阶段的党政系统向第二阶段的金融、电信等领域扩展。数据库种类多样,包括自主研发、基于开源的产品等,其中基于PG的开源产品较受欢迎但要求较高代码自主率。代码量一般在300万至500万行之间,与系统稳定性有关。国内外数据库市场存在显著差异,国外品牌如Oracle主导中国市场。国产数据库与国际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不同企业采取不同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分布式数据库预计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一些企业通过云服务、订阅模式等多样化销售策略应对市场竞争。随着信创政策的推广,国产数据库市场将迎来增长机遇,但也面临着技术和市场认可度方面的挑战。

 

问答

问:国内数据库的整体市场规模及竞争情况如何?

答:根据业界实际情况,目前国产数据库市场的容量大约在100亿人民币左右,而非普遍认为的400亿。这一数值基于实际竞争状况得出,同时考虑到像达梦这样的企业年营收也只有六七亿,并且市场上存在大量国外数据库产品(如Oracle等)参与竞争。在数据库厂商数量方面,虽有近300家企业提供各类数据库产品,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每个细分赛道内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大。

 

问:国内数据库市场的具体情况是如何划分和竞争的?

答:国内数据库市场根据技术特性分为多个类别,如分布式数据库、集中式数据库、分析型数据库、云数据库、时序数据库和图数据库等。在各赛道中,头部厂商占据主导地位,通常不足10家。例如,在集中式数据库领域,达梦凭借出色表现占据了约20%的市场份额,在此细分市场中排名第一。

 

问:对于国内数据库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您怎么看?

答:随着信创政策推动下的产业重构,数据库行业中预计会有大量的小型厂商被淘汰出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约3-5年),那些不在国策名单上的数据库产品将很难获得大型国有企业、政府部门等重要用户的青睐。尽管如此,仍有一定数量的优质企业有望通过抓住这一时间窗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留存下来。总体而言,最终只会留下大约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的数据库厂商参与激烈的存量竞争。

 

问:用户在选择数据库时是否通常会在三四家中做出决定,并且长期使用该数据库?

答:是的,在用户初期选择数据库时,他们会根据自身需求和数据库的适应性选出两三家作为入围名单,并倾向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使用选定的数据库。由于与数据库紧密耦合的关系,更换数据库的成本高昂且繁琐,因此用户往往会选择固定在少数几家数据库中进行选型。

 

问:从行业的角度看,信创进程中,党政信创是如何开启的,其完成情况如何?

答:信创项目的起始阶段始于党政信创,这一阶段从大约2019年开始至2021年结束,历时约四年。在这期间,首批党政机构完成了简单的办公系统(如OA、邮件等)的替换,随后进入第二阶段,即央企范围内的信创项目,重点涵盖金融、电信等行业,目前正在逐步推进中。

 

问:目前央企的信创项目进展如何,是否有具体实施阶段划分?

答:目前央企的信创项目已进入实质阶段,第一步是全面替代涉及行政办公等领域的系统,预计耗时一两年;第二步则是逐步淘汰可以替换的生产经营系统;第三步则是将一些核心系统逐步纳入信创范畴,若当前国产数据库无法完全支持则维持现状。整个过程预计将持续至2027年底,实际完成时间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延长。

 

问:国内自主可控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及参与形式有哪些?

答:目前国内自主可控数据库主要包括自主研发、基于PG的开源路径和MySQL系开源路径。其中,PG路线中的多数产品采用开源框架改造而来,并由实力较强的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深度定制,以确保达到较高的自主可控度。此外,测试时代码自主率的要求较高,通常必须达到90%以上,这对于一些具备深厚技术研发底蕴的头部企业来说是可以实现的。

 

问:Oracle在国外品牌数据库市场份额如何?

答:在当前国内市场环境下,包括Oracle、IBM和微软在内的国外品牌数据库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问:2亿规模的大单情况是怎样的?

发言人2 答:两亿级别的合同通常采用场地授权买断的形式,即一次性支付较大金额用于购买数据库及相关服务使用权,期限为三至五年,期间客户不再需要额外购买该产品或服务。

 

问:业务系统替换的主要难点及其与国产数据库的差距是多少?

答:业务系统替换面临的关键挑战在于其中包含复杂的业务逻辑和对数据库高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极高要求。相较于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库功能更为复杂且对性能需求更高,目前国产数据库与Oracle等国际品牌相比,在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上有约5到10年的差距,在某些功能上仍有20%的差距。

 

问:互联网厂商(BAT)与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厂商在应用场景和技术路线上的差异是什么?答:互联网厂商如阿里、华为、腾讯等主要聚焦于分布式数据库和云环境下的应用开发,依托开源内核如PostgreSQL或MySQL构建分布式架构,提供对云平台更好的集成能力和资源动态扩展的能力。而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厂商则主要服务于对数据库并发压力要求不高、对数据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非高频访问场景,例如工业生产中的监控调度等领域。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数据库将逐步克服数据一致性难题并扩大市场容量,取代部分集中式数据库的应用场景。

 

问:阿里和华为作为数据库市场竞争的主要厂家,它们之间有何显著区别?

答:阿里和华为在数据库领域的竞争各有侧重。阿里主要依赖于面向消费者(To C)场景开发的经验和技术,例如Ocean Base、Polo DB等,这些数据库适合于大量用户使用的互联网应用场景。然而,在支持企业内部业务系统(To B)时,阿里的数据库可能会存在性能或逻辑支持方面的不足。相比之下,华为一直致力于提供适合大型企业和央国企级应用的数据库服务,其数据库产品更贴近这类场景的需求。

 

问:在具体行业中,阿里云和华为云的数据库是如何被运用的?

答:在金融、移动通信、运营商、能源等行业,如国家电网等,阿里云和华为云的数据库都有广泛应用,并且有些企业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灵活选用这两种数据库。例如,在金融行业,部分企业会选择使用阿里云的数据库进行手机银行、互联网银行等业务,而华为云则在为企业提供业务支撑时更具优势。

 

问:对于传统数据库厂商,“老四”指的是哪些?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老四”通常指的是达梦、金仓、南大通用和神州通用这三个传统数据库厂商。其中,达梦专注于集中式数据库的研发,其最大的特点是Oracle兼容性极高,且在国产集中式数据库领域中,其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名列前茅。金仓凭借抓住信创三期机遇,尤其是在党政行业市场取得较大份额。南大通用较早布局分布式分析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拥有较为完整的产品线且在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神州通用则是由南大通用与神州软件合资而成,主要服务于航天军工行业,但相较于前两者市场份额较小。

 

问:国内哪些厂商在版本迭代和bug维护方面表现较强?国内厂商相对于Oracle在数据库版本迭代上的差距是什么?

答:在版本迭代和bug维护方面,华为、阿里等大厂做得较好,尤其华为开源后的代码分析与管理体现了更高的规范化水平。而在老四家中,达梦的版本迭代管理和集中式版本功能变化较为有序;而对于其他厂商而言,版本控制相对较随意。国内厂商在数据库版本迭代上不及Oracle,由于国内数据库处于较弱测试阶段,无法像Oracle那样让用户直接使用最新发布的功能。用户需求往往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具体实现,导致版本迭代容易被客户需求打断,且响应速度及稳定性和并发处理能力等方面存在技术瓶颈。

 

问:自主化率方面,国内数据库厂商如何表现?

答:所有国内数据库厂商均能达到95%以上的自主化率,但在此基础上各有侧重和技术积淀的不同,华为、阿里的自主可控度较高。

 

问:达摩数据库在响应时间、量及可靠性方面受到诟病的原因是什么?

答:其原因在于数据库内核处理高并发时的经验不足,类似汽车平稳行驶与高速稳定运行所需的引擎技术层次差异。而南大通用凭借购入并消化吸收IBM infoMAX的成熟源代码,在数据库内核优化上具备较大优势。

 

问:数据库当前的主要销售模式是怎样的?

答:数据库销售大多采用购买许可证的方式,按照服务器数量授予许可证,而非计算CPU核数。分析型数据库中也存在按容量付费的选择,并非所有厂商都遵循同一套定价体系,实际市场竞争导致产品售价区间很大。

 

问: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信创数据库行业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如何?

答:预计整个数据库行业将呈现增长态势,主要是受信创政策影响,许多用户倾向于采购国产数据库而非进口品牌。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不同厂商的表现各异,有的可能面临收缩或负增长的情况。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