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开喷的朋友,直接拉到文末评论区。

前面发文《不要骂消费,这是消费股的黄金坑!》说了对消费行业投资认知及纠错,看好消费,收到好多回复,今天再说说。

说实话,今天情绪依然很弱。指数硬拉3000点,其背后明显有国家队的身影——几只宽基指数基金成交量大幅放量,和今年春节期间操作如出一辙。

(下图是某沪深300指数基金的走势和成交量数据)

国家队拉了一波,也不过尔尔,说明市场情绪真的差。

这种情况下还是要找机会的,哪怕你短线做T,貌似也应该考虑建仓了。

比如说消费。

咱此前一直认为A股消费还不够便宜,除了部分高股息公司。

即使A股熊了几年,消费股为啥还不够便宜?很简单,这个行业属实太优质了。

无论哪个国家(中美欧日印越),无论什么情形(1990年后老美上升、日本下降、中国崛起),消费股都是股市几大行业里表现最靠前的。

核心原因可能就两点:

一是消费行业普遍有品牌优势。哪怕你,你不喝星巴克,去喝瑞幸,或者不喝瑞幸,去喝雀巢。你总要买个牌子的,不然真心不敢往嘴里灌。

有了品牌就有了黏性,就有了护城河。

而且品牌这事也意味着消费公司不需要搞太多研发,甚至最好不要研发。比如历史上可口可乐就研究过新配方。但变完后消费者反而不买账了,最后不得不变回去。这就是1985年的新可口可乐事件。

二是消费行业的现金流很好。不管是买酒还是买咖啡,往往是现款现付,很少出现赊账的情况。

当然,部分消费股是面向经销商的,但这不影响消费行业整体的强现金流特质。

总之,消费是个好行业,所以一直不够便宜。

但时至今日,消费股足够便宜起来了。

食品饮料指数过去12年的市盈率PE如下图。

最新估值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比2018年熊市底部更低,仅比2013~2014年略高。

之所以2013~2014年估值更低,是因为那会儿白酒遭遇三公消费禁令和塑化剂危机,市场极度恐慌。茅台的市盈率甚至一度跌破10倍。

不仅如此,近两年消费股还在提高分红比例,加大对股东的回报。食品饮料行业最新的股息率已经超过了2013~2014年,如下图。

当然,我知道有些朋友是不相信什么历史估值的,甚至不相信估值。

牛市的时候,他们非常乐观,认为可以永远涨,只要利润持续上涨,就可以消化过高的估值。

熊市的时候,又非常悲观,认为会一直跌下去。因为利润会长期下滑,再低的估值也没有意义。

我是觉得,估值就像一本教科书,你可以参考,但不要尽信。可完全不看,那肯定不行。

以上是和历史纵向比,如果横向比,和其他投资产品比,这个估值水平也很低了。

毕竟,当下买个30年国债也就2.5%的收益率,而且30年都是2.5%的收益率。

比如,买100万国债,今年收息2.5万,30年后还是一年2.5万。由于货币超发,30年后的2.5万元购买力大概率远不如今天。

而股票就不一样了。

假设你现在每个月工资4600,而茅台一瓶2300。每月工资相当于两瓶茅台。茅台厂家每瓶酒赚500,并回馈给股东。

你买100万元的茅台股,成为股东,一年能收到3.4万股息(茅台最新股息率3.4%)。这已经超过国债了。

30年后,假设最糟糕情况,中国发展完全停滞,国人的购买力没有任何提升,你每月工资还是只够买两瓶茅台。

但因为货币超发,届时所有数字都扩大了10倍。你的工资是46000,而茅台一瓶23000。茅台厂家每瓶赚5000元。

茅台企业的利润也相比于今天扩大了10倍,股息也是。那么,今天买的100万茅台股,30年后收到的股息就是34万每年。

而30年后债券那边收到的利息还是2.5万元每年。

再考虑上30年里的积累,收益就差很多了。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30年后不喝酒了。那你可以把计量单位换成咖啡、可乐、汉堡、牛奶、矿泉水,都是一样的逻辑。

写到这,还是想简单说下喝不喝酒、喝不喝茅台的问题。

按照部分人的逻辑,未来了,即使喝酒,也不喝茅台等品牌白酒了。

按照这个逻辑,那高价的品牌空调,比如格力也应该没人买了。

但为什么没人说这事呢,因为人家格力股价涨了,连涨3年

还有说年轻人不喝酒了,所以白酒怎么怎么样。按照这个逻辑,年轻人也不看电视了,电视股应崩塌了。

但为什么也没人说这事呢?因为现实是海信5年5倍,长虹3年涨了50%

 很多时候,不要把短期现象当作长期逻辑,也不要根据股价走势强行安排逻辑。否则,反例太多,容易打脸。

操作建议上,消费没有到一眼便宜,但是足够便宜,应开启定投。如果哪天一眼便宜了,可以加仓。

除非官方删帖,文章永久保留,欢迎随时回来打脸。

#两市成交额不足6200亿,什么信号?##茅台1935批价跌破800元大关##吉利德新药预防艾滋病100%有效#$贵州茅台(SH600519)$$上证指数(SH000001)$$隆基绿能(SH601012)$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