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鸿蒙三部曲”系列的第三篇。

其中,第一篇万字长文《鸿蒙的命运大转弯》,主要是从梳理人类操作系统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出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所必须具备或遇到的历史大机遇;而《决战于生态之巅》则是从策略角度分析,得出“鸿蒙的成功一定是生态决胜”的结论。

鸿蒙从10年前的一个物联网操作系统起步,整合多方资源,在2019年正式与消费者见面,至今已经走过1778天,覆盖了9亿多台设备,经过了四次迭代。

鸿蒙用十年时间,走过了此前个人计算设备操作系统四十年才走完的路。

6月21日公布HarmonyOS NEXT面向开发者和先锋用户启动Beta,它意味着距离今年第四季度的正式商用,已经为时不久。

那么,本篇作为三部曲的终章,就将从更宏观一些的视角,分析鸿蒙及鸿蒙生态的建立,是中国数字产业凝心聚力的一次突围,所以“只能胜利,也必须胜利”。

本文可能是三部曲中最短的一篇,但也是最关键的一篇。

——笔者按

01

进步也要挨打

《孙子兵法》曰:“战贵胜,不贵久。”这是一位战争谋略家的战争哲学。

战,是为了不战!

鸿蒙之战,本不是我们发起的,鸿蒙只是一位迎战者。此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讲过:“打造鸿蒙操作系统在以前并不是我们的战略,我们是被迫为之”。

但既然已经决定去战,那么,对鸿蒙和参与到鸿蒙生态建设的整个中国信息科技产业来说,必胜就是使命,打出和平就是使命。

这是非常之举,所为的也是非常之事。

非常的反义词是正常,事实上,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参与并维护了20多年正常的全球化产业链分工和基于WTO准则之下的正常贸易秩序。

在这种正常的秩序下,我们自然可以按照商业效率优先的原则,来充分的使用全球资源,事实上,全球资源的整合协同不仅加速人类的文明进步,也会全速带动局部的创新发展,这是中国的高科技制造业得以高速发展的重要要素,也曾经是华为不那么着急自主研发操作系统的真实原因。

得益于此,我们现在拥有全球销量第一的PC制造企业,和占据全球第三到六名的智能手机产业,以及新能源+智能化出货量全球第一的汽车企业。

正常的太久了,就会对潜在的危机熟视无睹。

比如,一度我们认为,中国智能硬件产业赖以建立的基础——开源的安卓系统、开源的Linux系统、花钱就可以永远授权的Arm架构,和敞开供应的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芯片,是“自然而然”并且可以“永续供应”的。

然而,直到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地缘冲突和逆全球化潮流的恶浪翻滚,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才意识到,我们营建的那些宏伟的事业,因为承平日久,让我们错把沙滩当作成了坚硬的花岗岩,以为自家地基很牢固。

其实,你觉得安全,只是因为你没有出圈,那些由“先到者”建立的秩序圈。

但从2019年开始,一切都改变了。

先是禁用谷歌GMS服务,结果我们搞出了HMS;然后是禁止销售先进制程的光刻技术和设备,结果我们搞出了自研的7nm;接下来,是断供高性能GPU卡,我们搞出来910B;然后连消费级处理器都不卖给华为了,于是华为加快了麒麟芯片的PC版本的开发……

现在,又在开始酝酿干预GAA和EDA的技术转移,从一切可能的角度绞杀华为。

你希望和平,但怎能任凭人家对华为乃至中国数字产业“切香肠”的速度不断加快。因为客观上说,华为就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旗帜,不打你打谁?

这让我们悟出一个新的道理——原先,是“落后就要挨打”,但现在变成了,“进步也要挨打”。

那么,既然落后也要被打,进步也要被打,我们就只剩下一条路——我们要变得空前的强大起来,不仅在自己的地盘上发展,还要打出去,为我们的数字产业、为每个消费者,建立一个为正在到来的智能时代准备的、空前强大的操作系统生态,用10年的时间走完人家30年的路,与世界级的竞争对手决胜于智能时代。

除了应该胜利,我们还必须胜利,在数字产业打出50年的和平。

02

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鸿蒙大于华为。

这是因为,鸿蒙OS本身是华为发起和研发的,但整个鸿蒙生态,是中国数字产业群策群力参与的结果,受益的也将是整个生态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我发现,那些在操作系统上有过切肤之痛的企业,对拥抱鸿蒙就更为积极。

比如WPS,曾经是DOS时代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软件,却因为市场在从DOS系统向Windows系统转换的过程中,中了微软的“算计”,一夜之间几乎丢掉了整个市场,许多年后才卷土重来。

这次,从30多年前就扛着中国自主品牌软件大旗的金山WPS,第一时间响应了鸿蒙的呼唤。

金山办公副总裁姚冬披露,在决定成为第一批移植到HarmonyOS NEXT的应用后,WPS团队克服了有大量第三方库需要移植、部分基础设施缺失等困难,在区区几个月内就完成了4000万行代码向鸿蒙的移植。

而且,不仅仅是移植,金山还实现了从底层到应用层的优化,使得WPS本身就具有的跨端、跨平台能力在鸿蒙平台上进一步得到了放大,“在手机、平板上进行的编辑和标注,可在PC、智慧屏上同步演示……诸多办公痛点得以解决,多人办公场景真正实现了高效协同”。

很少有人知道,阿里也因为操作系统,曾经也被谷歌和安卓深深的伤害过。

时光退回到2012年的9月13日,当天在上海将要举行的阿里云与台湾省企业Acer(宏碁)的联合发布会,将推出搭载阿里云OS的Acer手机。可是,发布会硬是没有开成。

据说,谷歌扣给阿里云OS的帽子是“使用了安卓的技术但没有遵循开源协议公布部分代码”,客观上“分裂了安卓阵营的硬件基石”。

宏碁惹不起谷歌,因为它还有其他的大量设备需要使用安卓。

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旧怨”有关,反正在和鸿蒙的合作中,蚂蚁集团旗下的mPaaS一直冲在前面,不但是鸿蒙生态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甚至直接参与了鸿蒙部分代码及架构设计,能够确保客户充分发挥鸿蒙性能,降低接入新系统的难度。

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副总裁余滨指出,基于鸿蒙的一次开发、多端应用的特征,mPaaS的合作可以由点带面,有效加速使用过mPaaS的上千家 App的“鸿蒙化”。目前mPaaS已经实现了100%全量SDK的鸿蒙化,同时其生态内涵盖的1100万个生态应用也可以让鸿蒙用户使用,极大地扩充了功能和场景。

蚂蚁数科mPaaS的“以点带面”,给鸿蒙带来的都是“大家伙”——包括华夏银行、广发银行、中石油、中国移动等200余个App启动鸿蒙开发测试。而且,这些企业内应用的APP,都是较难接触到的,这是蚂蚁给鸿蒙的一份大礼。

说服这些APP鸿蒙化,当然要有技术利好,据余滨介绍——在实际开发场景中,实现一站式开发速度快1倍、成本降低40%。

例如,广发银行的开发中就基于蚂蚁数科mPaaS平台,通过一次开发、多端适配,仅用1个月完成高性能高可用部署,相较此前开发周期缩短50%。

可以说,蚂蚁数科mPaaS平台作为重要的第三方平台,高效帮助大量App鸿蒙原生开发走入快车道,成为鸿蒙最重要的助推器之一。

而作为超级头部APP的美团,仅用时6周时间,就实现了美团的鸿蒙原生版本的核心功能开发和移植,并开创出了一套适合多业务、大体量APP向鸿蒙移植的范式,即基于标准化底层框架和标准化API调用,通过一层完整的封装,实现一套代码在多平台部署。

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宣布:已经有5000个常用应用全部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覆盖用户99.9%的使用时长,其中超过1500家已经完成上架。

写这么多企业参与鸿蒙建设的故事,不仅仅是因为感人。也是想说明,中国需要、也终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让消费者真正安心、踏实、没有后顾之忧也不用看舶来品的“脸色”的操作系统体系。

而现在,它们不仅为一个承诺做出了大量的预支式的付出,也把最终的成功希望都寄托于鸿蒙的成功。

为此,余承东还在现场动情的感谢创造鸿蒙速度的每一位开发者、伙伴、讲师、消费者,并提及和感谢了一大批代表性的伙伴。

而笔者在松山湖的开发者大会,感到的一种强烈氛围,就是“参与”。无论是企业、还是开发者,都具有很高的积极性。无论是市集、编程比赛、课堂、培训、讨论,人们都把场地挤得满满当当,没有一台空余的电脑、没有一台空余的展示设备;每个展位、每个空间都挤满了开发者。这种热情不是策展方妆点出来的,很多开发者也是自己真金白银买票进场的。

我在现场不仅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开发者,也和一位头发已经微白的、来自EPSON的开发者交流过。他说,鸿蒙将给智能硬件市场带来更大改变,此次自己就是为了调研向鸿蒙移植需要的条件,而得到的技术反馈让他跃跃欲试。他认为在中国做智能硬件,接入鸿蒙是有巨大的红利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种超乎寻常的热情让我看到——如果鸿蒙失利,实话实说,中国的数字行业将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有一个堪比华为的技术能力、同时也能够再度凝聚各方共识的旗帜性企业,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全要素下再次发起一次类似规模的努力。

于是我想起了松山湖北区门口的那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03

为智能时代而生

我要做出修正的是,本系列第一篇发稿时,我认为鸿蒙没有赶上“重大的底层架构的更迭”。

但随着获得信息的不断充实,我必须修正一下这个观点,也就是说,鸿蒙赶上了底层架构更迭的好时候,那就是AI的到来。

在现场细听华为终端BG CEO何刚对于鸿蒙的介绍,你会有一种感觉,它几乎完全不像你手机上现在运行的操作系统——现在的操作系统是为移动互联网而设计的,是应用和搭载应用的关系。

而鸿蒙与AI是深度融入的关系,几乎所有的细节都渗透了AI的思想和特征。

这一次的展示中,鸿蒙展示了什么叫“将AI能力融入系统,赋能生态”。

何刚隆重对外推出了鸿蒙原生智能+华为语音助手“小艺”升级为“小艺智能体”。

限于篇幅,我只能简略的说,所谓的原生智能,就是生来自带AI的基因,无处不在。

在至关重要的文件系统上,华为自研的EROFS文件系统已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只读文件系统事实标准。

在数据侧,ArkData全新分布式智能数据底座,把华为高斯数据库带到了端侧,拥有多模态、更智能、高性能等特性。

从安全角度来看,AI大模型时代的隐私保护同样是鸿蒙关注的重点。在星盾安全架构下,鸿蒙重新构建了操作系统的安全体系与秩序,从“管权限”变成了“管数据”。这一安全架构的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安卓一直被诟病的安全问题,而这样的突破也只有从底层架构进行颠覆才能真正实现改变。

如果说IOS、安卓因为不是AI时代的原生系统,从而要为此付出巨大的转移成本和试错成本时,鸿蒙的后发优势则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可以说,能够在现场的LOGO墙上看到的,代表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群星对于鸿蒙的集体认同。

而已经进场、并一定会发挥更大价值的将伴随鸿蒙成长的,还有数百万AI原生时代年轻的开发者,中国这个和美国堪称全球唯二的AI创新策源地的研发潜力,以及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施展能力的数十家AI大模型企业和数以千计的AI应用创业企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2010年曾经有过的一次中国企业对于移动操作系统的集体冲锋,其对于底层技术的把握,以及应用生态的份量,都远不如鸿蒙如今拥有的条件——无论是时代的大势,还是鸿蒙“客观利他”的用户价值和市场规模,都让这场看似仓促的大战,多了许多胜算。

当然,这都是“胜算”而不是“必胜”。

而真正的“必胜”如果存在,那也一定是源于对这个时代的热爱,对于我们自主底层技术的信心,以及在此基础上坚定的技术努力、得道多助的生态建设,以及正在完善的从芯片到系统,从场景到生态的闭环。

最后,还是引用华为人的话吧,他们说:“我们坚信,没有人能熄灭满天星光,今天,鸿蒙大势已定,鸿蒙已成为时代的滚滚洪流,期待来自千行百业的伙伴和更多的海量应用尽快加入鸿蒙生态,一起势不可挡”。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